健康養身★數學:從扳手指到憑記憶的過程

數學:從扳手指到憑記憶的過程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在處理一些簡單的算術時,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真的去算,而是把之前的記憶拿出來運用,不過兒童卻常常扳著手指一個一個算。科學家已經發現從兒童過渡到成年人大腦運作方式的改變,研究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雜誌。

史丹佛大學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家 Vinod Menon 與他的同事,找來一群受試者參加個位數加法測驗,分別有 28 位 7 至 9 歲兒童、20 位 14 至 17 歲青少年與 20 位剛成年的人。在初步的實驗中,他們驗證了一項先前的研究,顯示兒童必須真的要有計算的過程才能得到答案,但青少年與成人可以依靠既有的記憶直接報出答案,而不必真的用算的才知道。

而針對兒童組,他們在間隔一年後又做了一次測驗,發現小朋友漸漸不再用扳手指及口中念念有詞等方式回答問題,轉向以記憶為主。在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觀察這些孩子的腦部後,他們發現到前後兩次比較,大腦中掌管記憶形成的海馬迴活躍程度有所提昇,而負責計算的前額葉與頂葉皮質神經活動下降,說明前後兩次神經活動的區域是不同的。

雖然海馬迴有較強的活動,但在研究團隊看來,其活躍程度的高低顯示,單看海馬迴還不足以建構一個完整的說明,而應該是說海馬迴與大腦其他部份的協調運作才是關鍵,特別是跟處理長期記憶的「新皮質」(Neocortex),他們發現這兩者互動愈高的兒童,用記憶來回答算術問題的比例就愈高。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認知神經學家 Jessica Cantlon 表示,這項實驗證實了目前人類處理數學的過程理論,然而,如果要進一步確認海馬迴與新皮質之間的互動,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特別是針對海馬迴受損或是有學習障礙的人們,可以更清楚看到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九十一歲黃姓阿嬤,在五年前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當時曾就醫並以鋼釘將骨折固定;沒想到黃阿嬤因為骨質疏鬆,鋼釘逐漸從髖關節穿出,導致阿嬤如坐針氈,長年臥床無法行走。雖然年事已高,但她卻求生意志堅強,最近在台北慈濟醫院接受開刀手術,終於擺脫幾乎癱瘓的夢魘,恢復行走。黃阿嬤的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攝護腺癌可透過疫苗來治療,甚至預防?!近幾年來,中央研究院致力於癌症的特殊醣分子標識研究,最近出現重大突破,動物實驗發現,可誘導出具消滅攝護腺癌細胞的有效抗體,由於抗體具有記憶能力,除了治療晚期攝護腺癌,之後還可有預防的效果。在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帶領下,中研院團隊長期致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蛀牙是一種傳染疾病?!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黃耀慧副理事長指出,人類口腔中1cc的唾液就有高達一億隻以上的細菌,透過接吻可能將病菌傳染給另一半。情人節將至,情侶們接吻前記得可得先做好口腔衛生。接吻是戀愛親熱的主要行為,藉著接吻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意,不過,法國醫學院一位女研究生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蛀牙是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而塗氟可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抑制細菌生長,進而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不過,根據最新調查發現,台北市只有3成9的民眾使用免費塗氟服務。台北市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陳少卿表示,健保提供6歲以下小孩,每半年一次公費塗氟服務,呼籲家長多多利用。根據民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