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型藥物輸送系統 可望造福心血管病友及癌友

新型藥物輸送系統 可望造福心血管病友及癌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清河、羅傅倫(Dr. Roffler, Steve R.)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具導航能力且可重複投遞之新型標靶藥物輸送系統」,藥物、幹細胞或血管生長因子得以精準輸送至人體患部,能促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再生。此項技術將為糖尿病引發的下肢缺血患者帶來福音,也可望應用於癌症治療。此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並被選為重點論文,向世界主要媒體發文介紹。

標靶吸附藥物 得以精準達治療部位

謝清河團隊利用「抗體與受體具專一性結合」的概念,將由羅傅倫團隊所研發的抗聚乙二醇(anti-PEG)抗體,與生物可分解之水凝膠(hydrogel)共同混合後,注射至治療部位建立「標靶」。接下來注射帶有PEG的藥物,經全身循環後,仍會被引導到水膠注射的標記位置,標靶將如磁鐵般吸附藥物,藥物得以精準到達治療部位。

羅傅倫博士表示,通常只有少於1%的藥物能抵達患部,藥物也無法在患部久留。透過新型的藥物輸送系統,我們可以讓藥物維持在正確的位置,增加治療效果。

已成功治療老鼠及蘭嶼豬下肢缺血

論文第一作者吳佩蓉表示,此技術歷經4年的研發與實驗,已成功治療老鼠及蘭嶼豬下肢缺血。以實驗老鼠為例,首先替缺血的下肢建立藥物標靶系統,再分別注射兩種不同生長因子,一個保護血管免於傷害,另一個則協助新血管的生成,療程結束後老鼠下肢的血液流量增加40%,證明該技術確能協助血管新生。

新技術提升多種藥物的標靶治療

謝清河強調,此技術可提升多種藥物的標靶治療,並降低藥物使用劑量,減少對其他健康組織的毒性。期待此技術能盡快進行臨床試驗,未來將嘉惠心血管疾病患者;藥物傳輸平台也可望應用於癌症治療,藉由提升藥物的療效,減少副作用發生。

有效的藥物傳輸 促進研究加速邁進

近年許多研究致力發展多重蛋白質藥物療法,或經由連續給藥的方式治療心血管疾病,可惜成效仍十分有限。謝清河指出,新藥開發、創新醫材或發展治療心血管疾病之細胞療法,都需要仰賴有效的藥物傳輸系統,這項再生醫學的科技突破,將可促使相關研究加速邁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喝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後就是煮咖啡,或是至辦公室時,手中一定握著1杯咖啡,不管是超商平價咖啡,或是較昂貴的冰滴、冷萃咖啡,營養師提醒,起床後2至3小時,或午餐後2至3小時飲用咖啡,提醒效果最佳。 據統計,台灣人每年喝掉28.5億杯咖啡,咖啡人口越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劉小姐近來頻繁反覆氣喘發作,經常咳嗽,晚上因為喘而無法入睡,影響生活品質,相當不適。經醫師詢問下才發現該患者平時無規則使用吸入型藥物,又因為秋冬氣溫溫差變大,因此容易誘發頻繁氣喘發作,於門診給予短暫口服類固醇治療,加強吸入性藥物劑量,合併抗組織胺藥物後,氣喘發作頻率得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65歲女性,晨起及夜間躺下睡眠時常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嚴重影響睡眠,且有鼻涕倒流症狀,時常覺得喉嚨有異物感,甚至疼痛,因此至中醫科求診,於治療後鼻塞、鼻水、鼻涕倒流狀況明顯改善,解決多年過敏問題,咽喉不再不適,終於能安然入睡,睡眠品質改善,白天不再昏昏欲睡,身心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天氣轉涼,常會讓人吃飯時忍不住多喝幾碗熱湯,或是直接享用一頓熱呼呼的火鍋,吃飽身體是暖和了,但是這樣的進食方式容易誘發胃食道逆流,可能出現胃酸上逆、胸口灼熱、胸悶胸痛、咽喉異物感等症狀。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防胃食道逆流發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