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雖然大家都知道「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這句話,卻很少有人能夠實踐。下班下課後的聚餐不去大吃大喝怎麼行~?最好再來點烤肉啊、炸雞排啊什麼的。
但是晚餐的暴飲暴食可是會嚴重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看過下面整理的重點之後,還是快點減少你晚餐的份量吧!


一、晚餐與肥胖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90%的胖子緣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二、晚餐與糖尿病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并且晚餐吃太多,吃太好,造成的肥胖也是會引發糖尿病。


三、晚餐與腸癌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若吃過飽,蛋白質食物無法完全被消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有毒物質;加上活動量小及進入睡眠狀態中,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增加大腸癌發病率。


四、晚餐與尿結石
人的排鈣尖峰期在餐后的4 5小時,若晚餐太晚吃,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中,于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長期下來就擴大形成結石


五、晚餐與高血脂癥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若采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進食方式,會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也容易上升,造成高血脂癥。


六、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內容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減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細小動脈更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容易讓血壓猛然上升,也加速全身小動脈的硬化。


七、晚餐與動脈硬化與心臟病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的飲食若偏高油脂,高熱量可引起膽固醇增高,并在動脈壁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一大原因。此外,動脈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飽食及太晚吃晚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其中原因。


八、晚餐與脂肪肝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轉化,造成脂肪肝


九、晚餐與急性胰腺炎
晚餐若暴飲暴食,加上飲酒,容易誘發急性胰臟炎,甚至使人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十、晚餐與腦部退化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覺時胃腸及附近的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使腦部不能休息,并且腦部的血液供應也會不足,進而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部老化。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食的美食家,在年老后有五分之一機率會罹患失智癥


十一、晚餐與睡眠品質

晚餐再也不敢吃那麼多了!告訴你11項過度進食的危險!

 

晚餐的盛食,飽食,必然造成胃腸,肝,膽,胰臟在睡眠時仍不斷工作且傳訊息給大腦,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中,造成多夢,失眠等,長期下來還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晚餐還敢吃那麼多嗎?趕快分享到朋友圈,發給你的好朋友!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醫生!我大腸癌晚期還可以活多久?」是許多癌友迫切疑問,因癌症之首大腸癌平均每天奪去16條人命。針對治療晚期腸癌,北醫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強調,前線藥物是增加存活率,後線藥物則在於提升生活品質。隨健保給付更多新藥,癌友能活更久、更有尊嚴,千萬別放棄。腸癌每34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年輕女性,俗稱「美女病」,病情變化多端,且有8成機率引起狼瘡性腎炎,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蔡長祐主任呼籲,雖然紅斑性狼瘡疾病複雜且棘手,病友只要配合醫師、持續治療,是能夠控制良好的,建議病友應積極就醫與治療。好發於年輕女性,病情複雜多變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開源節流不容易,需要醫界與全民共同努力。」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節流並非盲目緊縮,而是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花費。節流的重點在於落實醫療分級,避免重複用藥與檢查,同時徹底查處如虛報、浮報等違規事項。健保收入 難趕上支出據推算,健保總額十年內恐破兆;李伯璋對此說明,使用者合理...

閱讀詳情 »

路跑,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但是,在突破個人紀錄、衝破半馬終點線的背後,除了「鐵腿」難以緩解,甚至可能隱藏許多棘手的膝蓋傷害,包括退化性膝關節炎、鵝足肌腱炎、韌帶拉傷、髂脛束症候群等,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診斷判別,才能對症治療。而中醫對於有明顯內側膝蓋疼痛的鵝足肌腱炎,有許多破解的方法,除了針灸穴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