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 夫妻攜手環遊世界圓夢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 夫妻攜手環遊世界圓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許多銀髮伴侶的心願,不過若老伴正飽受膝蓋退化、疼痛難行所苦,不但無法陪伴遊山玩水,身為另一半的也會跟著難受。今年68歲的陳女士,在過六十歲大壽時就跟老公許下願望,希望能到世界各地旅遊。但後來膝蓋逐漸不舒服,不但起床時膝蓋卡卡,關節處愈來愈疼痛,只能靠吞止痛藥緩解;半年前,陳女士的雙膝痛到幾乎無法行走,只好就醫,經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評估後,先幫她進行左膝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復原良好,不到兩個月陳女士主動要求再置換右膝關節,經過一個月後已經可以行動自如,開始跟老伴規劃接下來的環遊世界行程!

關節磨損程度不同 可選擇不同的置換術

台北中山醫院骨科吳濬哲醫師表示,台灣邁向高齡化時代,中老年人膝關節退化磨損,造成的疼痛及無法行走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難以圓夢,因此很多患者面臨要更換部分或全膝關節的醫療抉擇。依據關節磨損程度,患者可選擇不同的關節置換術,吳濬哲醫師建議,若只有內側或外側關節磨損,可以使用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只需更換部分關節,保留韌帶、周圍神經,關節磨損程度減少許多;若是發現太晚或延誤治療造成嚴重膝關節磨損,就需要選擇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傷口較大,恢復期也較長。

顛覆傳統手術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成趨勢
「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勢必將徹底顛覆過去骨科傳統手術的觀念及做法!」吳濬哲醫師指出,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藉由術前電腦斷層掃描,術中機器人手臂、3D即時動態影像輔助,只針對部分磨損、壞損的關節做磨除,保留健康的骨頭、前後十字韌帶及本位感神經組織,大幅降低傷口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拉扯和破壞,加上手術傷口僅5到8公分,縮短傷口復原時間,大幅提升手術滿意度。

別仗著年輕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趁早

吳濬哲醫師提醒,預防膝關節退化最好從年輕做起,平常應減少從事容易耗損膝關節的動作,如跪拜及跑馬拉松等活動,避免膝蓋承受過大壓力,如出現膝關節卡卡或疼痛等症狀,應盡早尋求醫師專業檢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1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農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陸續開始大掃除、辦年貨,而過年期間除了各式祈福好運的習俗外,許多民眾也格外在意春節期間的禁忌,深怕一不小心就招來厄運,而新年期間哪些事不能做呢?儘管各方網友眾說紛紜,建議民眾還是參考即可,無須過於迷信。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期待一整年的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又是家人團聚的時光!由於原有生活模式改變,環境刺激增加,加上疫情的影響,失智者可能容易發脾氣或混亂,甚至發生意外,令家屬心情受到影響。認知功能障礙 調適比一般人弱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理事長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以致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每到農曆年前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不少人常因姿勢不當或使力過度所產生的急性勞損,例如:反覆洗鍋子、擦地板、抬重物,導致出現手腕疼痛、拇指肌腱炎與肱骨外上髁炎的「網球肘」,或重複手舉過頭曬衣服、擦拭高處的灰塵等,引起肩部的滑液囊炎和肌腱炎,復健科醫師提醒,若能適時介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在流感疫苗打氣低迷,嬰幼兒無法注射Covid-19疫苗,很多又沒打流感疫苗,防護嚴重不足!」年關將近,近期Omicron疫情延燒,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羅源彰憂心表示,目前許多民眾關注新冠疫情卻忽視流感也在蠢蠢欲動,當疫情一解封,或是民眾的防衛心鬆懈下來,流感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