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向快樂學習 提早度過分離焦慮

正向快樂學習 提早度過分離焦慮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開學初期,許多小學孩童會拒絕上學,原因可能是擔心失去父母親,加上語彙及表達能力不足,會出現比較多的失序行為,因而產生情緒問題。醫師建議,家長與老師多多分享上學的好處,可幫助孩子早日脫離「分離焦慮」,開始新的學習人生。

門諾身心科主任王迺燕表示,通常年紀越小的兒童,出現分離焦慮的症狀也越多。分離焦慮症和拒絕上學行為有密切關係。據統計,出現分離焦慮症狀的孩童中,有近七到八成的孩子會拒絕上學,主要是因學齡前的孩子語彙能力較不足,比較多失序行為會反映在情緒上,甚至會有「退化」的現象。

而學齡期的孩子比較常見的是,擔心家人離開自己視線後會死亡或受傷,或者也會受父母親本身就容易緊張的個性,而影響產生社交恐懼因此拒絕上學。

另外,若孩子害怕一人獨處、擔心失去父母親或擔心父母親發生意外,甚至發現孩子表明身體上有疼痛,例如肚子痛、頭痛、或是頻作惡夢而拒絕上學,這時就要考慮將孩子帶給身心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輔導與評估,及早進行治療改善。

王醫師鼓勵家長應先有良好的自我心理建設,正向告訴孩子到學校會認識更多新朋友,多多陪伴孩子,並以自身經歷分享,一來同理孩子的恐懼,二來讓孩子覺得爸媽也有一樣的經歷。大部分的孩子在經歷一段時間適應後,焦慮的情形就會逐步改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78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牛津AZ疫苗在台灣施打意願不高,血栓事件不斷在國內外新聞不斷討論,讓低靡打氣更是雪上加霜,外界建議使否能增加自費接種點,或不須「湊人數」施打,增加民眾動力,但疫苗開封6小時內就要打完,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尚未考慮。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牛津AZ疫苗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若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不願痛苦地活著!」面對生命的末期,醫療也有難以回天的時候,因此,成大醫院於每週二、五的下午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協助推動並保障病人的自主權。而為因應更多民眾的需求,成大醫院配合衛生福利部「109年預立醫療照護資訊推廣獎勵計畫」,與基層診所簽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俗稱嵌甲的「凍甲」,不只是成年人的痛點,小孩子也不放過!一位十歲的男童患有先天性的凍甲,其媽媽是台灣人,嫁到日本,利用回台灣省親的機會,特地帶孩子到醫院求診。經甲床切除術,再切除約0.2公分的側邊趾甲,小小傷口縫合,十天後拆線,就高高興興回去日本,也未再復發,徹底解除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幼兒時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形塑孩子健康促進習慣最重要的時期。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喝酒、身體活動量不足與不健康飲食是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每週至少累積420分鐘。養成寶寶運動習慣 3招將運動融入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