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母必讀!如何從小養成孩子運動的習慣? 國健署教3招 

父母必讀!如何從小養成孩子運動的習慣? 國健署教3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幼兒時期是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形塑孩子健康促進習慣最重要的時期。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菸、喝酒、身體活動量不足與不健康飲食是非傳染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每週至少累積420分鐘。

養成寶寶運動習慣 3招將運動融入遊戲

為推動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國民健康署以「寶寶123 一起動滋動」觀念,鼓勵家長抽空陪伴幼兒,一起將運動融入遊戲,培養幼兒的動態生活習慣:

一、全家「1」起動:好習慣是全家人一起培養的,希望孩子愛運動,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都要動起來。可以配合兒童發展階段大肌肉動作的發展,搭配多樣化的基本動作形式:如走、跑、跳、攀爬等移動性技能,以及具有遊戲成份的活動,帶領小朋友做伸展、躍馬步、跨步跳及傳接球等運動,促進親子活動。

二、2」歲動出好情緒:2歲的幼兒正是喜歡跑跑跳跳的年紀,及早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可以提升幼兒的體能,以及提高孩子正向情緒,把握腦部發展黃金期,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每天「30」分鐘以上:每天至少抽出30分鐘,由父母或代間親自帶領小朋友一起動一動,在安全範圍內,不僅讓孩子的身體活動量達到運動的效果,更可以培養親子間的感情,創造美好的回憶。

運動維繫親子情感 讓身心都健康

為了營造更健康的未來,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提醒,家長應該共同參與,陪伴孩子一起運動,維繫親子間的情感,讓孩子在充滿愛與關懷的環境成長,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提供「兒童健康手冊」、身體活動建議量及居家運動策略供民眾瀏覽下載,讓動態的生活習慣,成為孩子終身受用的的健康資產。

【延伸閱讀】

男嬰血紅素僅不到一般新生兒1/3 四年後發現竟是血友病

她雙頰毛孔粗大、常泛紅 竟是逾百隻蟲蟲惹的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34歲的黃太太產前檢查發現,胎兒右側腎臟水腫,出生後確診是腎盂輸尿管間狹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腎臟腫成3倍大,面臨腎衰竭的致命危機;台北慈濟醫院透過迷你微創手術,切開狹窄輸尿管,成功縫合於腎盂,讓1.5個月的黃小弟排尿順暢,也創下國內最年幼輸尿管狹窄患者的搶救紀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90歲的郭奶奶5年前發現不管怎麼活動都會喘,以為是肺部出問題,但求診多時卻找不出病因。後來經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重度主動脈狹窄」,收治奶奶的臺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建議開刀,但因奶奶年事已高,害怕手術,遲遲不願接受手術。 一直到了今年,奶奶發現情況越來越不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五十三歲的關先生,是森林管理員,幾乎日日都在森林中健走,某日左下肢開始有發麻無力現象,剛開始以為是走太多路而不以為意,直到走樓梯整個人跌倒二三次,就醫診斷才發現,脊椎竟有兩處腫瘤。黃國烽醫師表示,脊椎腫瘤的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四,而有百分之七十為良性。因為長得很慢,所以一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中部一名69歲老翁,長年吸菸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月初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就醫確診為肺炎,立即住院治療;一度發生休克、呼吸衰竭,經過搶救無效,檢驗結果感染A型流感,且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為今年7月以來,第28例流感死亡個案。 慢性病患者 流感高危險族群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