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確洗澡順序是最後洗頭 先洗臉可去除堆積贓物

導讀:洗澡已經成了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可你是否知道洗澡也是有禁忌的?下面提及 ​​的洗澡6大禁忌你是否有違反?下面會告訴你正確的洗澡方法,從日常的洗澡保健開始,讓每個女人變得更健康美麗。

正確洗澡順序是最後洗頭 先洗臉可去除堆積贓物

 

 一、洗澡禁忌與誤區

  1、體質差不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時因水溫過低,人體會感到寒冷,產生一系列應激反應,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神經緊張等對於那些身體體質較差的女性們,是不能用冷水洗澡的,否則本來抵抗力較差的身材,會因冷的刺激,引發感冒、發熱等疾病。

  2、勞動後不宜立即洗澡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後,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3、酒後不宜洗澡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飽餐後洗澡,渾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飢餓時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5、不要常用沐浴露

  使用沐浴露沖澡,很多女士也順帶著用沐浴露清潔外陰皮膚(大小陰唇),這樣可能會令陰部嬌嫩的皮膚更脆弱、乾燥。沐浴露偏鹼性,PH值高達8(數字愈高,鹼性愈強),長期使用會破壞陰部酸鹼度,令益菌無法生長。並且,這種鹼性液體沖洗不干淨還可能引發外陰瘙癢。外陰應該用清水沖洗,如果使用沐浴露的話,不要讓它停留時間過長,並用大量清水沖洗乾淨。

  6、月經期不宜盆浴

  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宮腔留有創面;宮頸黏液被經血衝出,宮頸口微微開放;陰道內有經血停留,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這些均會破壞生殖道局部的保護性屏障作用,再加上月經期抵抗力下降,盆浴時,污水及陰道中的細菌更可能經宮頸管上行至宮腔而引起感染,故應該禁止。專家建議,女性在月經期宜採用淋浴或擦浴。

二、女性正確的洗澡方式

  1、“沐浴序曲”之一:洗臉

  為什麼要把洗臉放在第一?原來,當你進入淋浴房後,熱水一開,就會產生騰騰蒸氣,而人體的毛孔遇熱會擴張,所以如果當你在此時沒有先將臉洗乾淨,臉上積累了一天的髒東西,便會趁你毛孔大門開啟之時,潛入你的毛孔。久而久之,你的毛孔便會被這些臟東西擠得越來越大,佔據著本不應該屬於它們的領地,你臉上的痘痘也會愈冒愈多,但絕不要相信別人對你說的“青春美麗疙瘩痘”。

  此外,不要以為晚上睡覺就不會被灰塵攻擊,所以一天內洗臉的次數就應是:起床一次、午休前一次、晚上洗澡前一次,一共三次。沐浴時洗臉要用溫水,因為若長期使用偏高溫度的水,會促使皮膚老化,所以為保持皮膚的青春請一定要用溫水洗臉。

  2、“沐浴序曲”之二:洗澡

  洗澡時水溫可以偏熱,這樣能有效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擴張毛孔,將身體汗垢徹底排出。人體每排出一公斤汗水,約可帶走540卡熱量。讓自己在攝氏40度的熱水里淋浴10分鐘左右,就可消耗200卡熱量!在輕鬆的沐浴中愉快地減了肥,真是一舉兩得。

但是時間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並且保證通風良好。洗澡時,閉上眼睛,盡量放輕鬆。讓噴頭在肌膚上來回揮灑,一番沐浴完畢,肌膚與心境都能得到充分的解壓。

  3、“沐浴序曲”之三:洗頭

  頭髮在蒸氣的氤氳中得以滋潤,此時,洗頭的最佳時刻就已來臨。

  先將頭髮在水中充分濕潤後塗上洗髮水,把頭髮置於頂部搓揉片刻,用清水沖洗,切記一定要沖洗乾淨,再均勻抹上焗油膏或護髮素,輕輕按摩三到五分鐘,用寬齒梳梳順,洗淨。最後,用清水徹底沖淋全身。自此,“水浴美女”的沐浴三步曲就宣布大功告成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日前台南市長因在室內拿下口罩,被檢舉而受罰,成為口罩開罰首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在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密切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包含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如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接獲菲律賓衛生單位通知,1名菲籍民眾由台灣出境,在當地機場採檢時確認病毒陽性,目前無明顯症狀,指揮中心匡列21名接觸者,尚無發現病毒陽性個案。另外,面對國際疫情發展,韓國移出中低風險國家,低風險國家也有4個國家納入,菲律賓則維持入境普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所提供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但有最新研究發現,若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且維生素D不足比率也高出6倍,此研究是來自基隆長庚團隊,研究也推測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生長較緩慢可能就是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關聯性,此發現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南投55歲蔡先生為40年老菸槍,上月底感到胸悶、胸痛,一開始以為吃止痛藥可緩解,卻遲不見效,直到父親節前夕劇痛難耐,前往當地醫院急診,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建議立即轉院治療,患者原本還打算撐過節後再接受手術,但83歲父親擔心兒子延誤病情,堅持陪同赴醫,術後蔡父慶幸:「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