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民眾自認活動量大 手機App數據打臉

民眾自認活動量大 手機App數據打臉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醫界早發現,一個人的活動量、體適能狀況是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預後關鍵因素。長期久坐不動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比活動量大的人來得高。有規律激烈運動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低。因此,美國心臟醫學會要求臨床醫師評估病患的身體活動、體適能狀況。除了開立藥物處方箋,醫師也要與病患討論如何提升活動量、體適能。

透過智慧手機 可評估身體活動量

美國蘋果公司在2015年推出ResearchKit數位醫療平台,開發者、研究員可以透過iPhone用戶、先進感測器所收集的數據進行醫學研究。手機內建加速度計、陀螺儀、羅盤等可評估手機使用者的行走步數、活動度與睡眠品質。再透過螢幕問卷,研究人員可以進一步瞭解使用者的認知功能、情緒變化,而美國史丹佛大學運用這項數位醫療平台所研發出的MyHeart Counts App頗受矚目,在2017年2月,研究團隊於《美國醫學會-心臟醫學期刊》(JAMA Cardiology)發表了初步研究成果。

民眾自認活動量大 手機App數據打臉

MyHeart Counts App可以計算許多心臟功能相關指數,從App得到的數據,往往比病人自己提供的數據更精準。

研究人員分析2015年3月MyHeart Counts推出後至該年10月五萬名下載用戶資訊。比較週間與週末不同程度活動量,研究人員將受試民眾區分為不太活動型、司機型、週末勇士型與積極活動型等四大類。

結果發現,一個人的活動量、運動量與糖尿病、心臟病、胸痛、關節痛等心臟風險大有關聯。研究人員更發現,使用者自評出的活動量數據,往往高於手機偵測數據,由此可知,醫師往後看診,可能要求病患拿出手機數據,這樣評估較為精準。

善加運用新科技 有助獲得精準數據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心臟醫學》評論主筆、主編認為,在智慧型手機如此普遍的時代,血壓值、血糖值、穿戴裝置感應生理數據、照片、社交媒介文字等資訊幾乎都能匯集到網路、手機當中,若能善加分析,一定能提供更多有意義的資訊。

延伸閱讀

1.McConnell, M. V., Shcherbina, A., & Pavlovic, A. (2017). Feasibility of obtaining measures of lifestyle from a smartphone app: the MyHeart Counts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JAMA Cardiology, 2(1), 67-76.

2.Spring, B., Pfammatter, A., & Alshurafa, N. (2017). First steps into the brave new transdiscipline of mobile health.  JAMA Cardiolology,  2(1), 76-78.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它被稱為「男人果」,對腎虛、脫髮 白髮、失眠的男性特別好!!愛妳的男人就餵他一顆!" 桑葚因為有補腎的食療價值,所以被稱之為「男人果」,可見,它對於男人很好。中醫認為桑葚是入肝、腎經,可以養肝補腎,腎其華在發,如果腎強壯,就不會掉頭髮白頭髮。桑葚還可以生津止渴,安神降燥,那些壓力大、睡...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環境的污染、工作的壓力、人口的擁擠、生活的不規律及不良的行為等等,導致女性月經不調的人數在直線攀升,發病年齡在逐漸降低……中醫將月經週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少於既往,甚或點滴即淨者,稱為「月經過少」,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孩子嚴重水腫,父母一直以為孩子是因為青春期而發胖,直到小便量變少,才至醫院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腎病症候群。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慢性腎臟病個案管理師曾寶玉指出,兒童的腎臟病容易被家長忽略,目前學校每年提供「學生健康檢查」,提醒家長當孩童例行尿液篩檢,發現有尿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