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什麼老是睡不好?|救命睡眠:睡眠醫學權威教你如何睡出健康的秘訣

【為什麼老是睡不好?】

上呼吸道阻塞,會越睡越累!

氣道狹窄時,呼吸聲會比較大,加上氣道震盪,就進而產生鼾聲。常打鼾者,入睡後如果上呼吸道塞住,身體的第一個救命反應機制就是將血壓衝高,趕緊供應血液到缺氧的腦部;第二個救命反應機制則是想辦法掙脫呼吸道阻塞,以獲得氧氣。

由於呼吸阻塞特別容易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的深層睡眠時期,為了解除阻塞狀態,我們的身體只好犧牲熟睡期和快速動眼睡眠期,直接跳到清醒時期藉由「簡短微微醒來」來終止上呼吸道的阻塞。

「簡短微微醒來」指的是從睡眠時期跳到清醒時期的驟然改變,一旦腦波進入清醒時期,身體肌肉張力就會出現,上呼吸道擴張肌的張力也會出現,所以呼吸道就會馬上暢通,腦部又重新獲得氧氣,接著再進入睡眠時期。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一整個晚上都會反覆地進行這種血壓衝高、降低的過程,「簡短微微醒來」可高達一百至兩百次之多!在這個過程當中,患者自己並沒有知覺,醒來之後只會覺得:怎麼睡了一覺之後還是這麼累呀?

*****

多夢、打鼾、沾枕即睡,其實是睡眠品質惡化的警訊!
午睡超過一小時,死亡率會增加32%!
安眠藥無法根治失眠問題,反而會導致健忘及記憶力衰退!

《救命睡眠》睡眠醫學權威教你如何睡出健康的祕訣!
皇冠文化集團2014.11.10發行

 



為什麼老是睡不好?|救命睡眠:睡眠醫學權威教你如何睡出健康的秘訣

救命睡眠:睡眠醫學權威教你如何睡出健康的秘訣

作者:李信達

 

本書特色:

◎健康出問題,都是「睡不好」惹的禍!只要對症下藥,不僅睡得好,身體也變得更健康!

從事睡眠研究長達二十年、在學術界頗負盛名的李信達教授首次出書,針對國人困擾的睡眠問題,給予全面性且簡單易懂的解釋,幫助讀者正視睡眠的重要性,找回健康的身體!

 

名人推薦

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博士、台灣發展研究院創辦人梅可望博士

台灣睡眠醫學會前理事長杭良文醫師、中山醫學大學睡眠中心主任丁化醫師

十傑聯誼會會長陳維昭博士、台中市市長胡志強、宏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

 

內容簡介:

睡眠是一段在夜裡失去知覺的過程,潛在著許多健康問題。一般人對於自己可能遭受到「夜間隱形殺手」的危害,多半不容易察覺。小朋友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現下床氣、脾氣暴躁易怒;上班族覺得疲憊、常打哈欠、肩頸酸痛、精神不濟;或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憂鬱症、記憶力減退、老年痴呆症等,部分的誘導因素都是睡眠出問題所引起,若睡眠的問題沒有獲得 妥善的解決,很可能會引發出全身的疾病。當你白天開始覺得身體很累、頻頻打哈欠,八成是睡眠亮起了紅燈,必須正視這個警訊;作者希望藉由這本書喚起大家對於睡眠的重視,進而提升「睡眠力」。

 

作者介紹︰

李信達教授

從事睡眠研究長達二十年,學經歷豐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兼公共事務長、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兼任教授、財團法人台灣發展研究院董事兼副院長、財團法人台灣發展研究院國際CEO書院院長、台灣調適科學會理事長、美國睡眠醫學會會員、中國醫藥大學前系主任、前所長、前國際長、2011-2013年擔任世界物理治療聯盟亞澳太平洋區理事兼秘書長、2010年當選第48屆十大傑出青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目前,糖尿病在我國是個嚴重的問題,已經有大約1億糖尿病患者,而且發病率還在飛速上升中。因此做好預防糖尿病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而飲食就是預防糖尿病中很重要的一環,有研究指出,預防糖尿病吃酸奶也有一定幫助,下面讓小編為你細講。 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和酸奶 首 先要肯定,糖尿病患者能喝牛奶。牛奶含有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衛院研發抗C型肝炎病毒新藥,研究團隊從數百個「脯胺酸衍生物」中,發展出一個臨床候選藥物DBPR110(現稱MB110),針對不同基因型C肝病毒都具有抑制性,適合以低劑量、口服方式進行治療。在動物試驗發現,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最快3年可上市。據統計,國內約有60萬名慢性...

閱讀詳情 »

昨天下午,一個醫生朋友給記者發來了這張照片。這些黃褐色的小石頭挺有光澤的,表面看起來也很光滑,乍一看,還以為是從哪條小河裡剛撈起來的呢。 醫生的一句話,讓記者寒毛孔直豎:這些石頭,都是從一個病人的腎臟裡取出來的,足足有420顆。 看到這一大攤石頭,連從業8年的醫生都忍不住感嘆:“真是從...

閱讀詳情 »

《甩手功》這套功法極期簡單,就是雙腿微屈站立,目微閉,雙手展開,稍用力將兩臂前後甩動,每天堅持半個小時以上(當然時間越長越好。)傳授這套甩手功法的本意是增強大家的氣血能量,舒通經絡,調節放鬆身心。 這套功法源於《易筋經》,易筋之意,就是把弱的筋變成強的筋,把病的筋變為壯的筋,甩手通過牽拉手腕、手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