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燒燙傷原因不同 處理方式也不同

燒燙傷原因不同 處理方式也不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八仙樂園發生塵爆意外,也讓外界關注起急救處理問題是否正確,尤其民眾對於燒燙傷的認知似乎仍顯不足夠;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指出,像是光燒燙傷就分為熱液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灼傷以及電灼傷,處理方式也會因燙傷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大家所熟知的沸水、熱湯等熱液燙傷,就要把握沖、脫、泡、蓋、送五的步驟,除了盡快沖水降溫,等燒燙傷部位冷卻後,就要小心除去身上衣物,且持續泡冷水30分鐘,除非燙傷面積過大或年紀較輕者,則不應浸泡太久,以免造成失溫問題。

接著就是要盡快用乾淨毛巾等覆蓋保暖,且盡快送醫治療;衛生局進一步說明,若為化學灼傷,則首先應去除遠離熱源,且用大量冷水沖洗30分鐘以上,幫助降低皮膚表面化學藥劑濃度,並盡快就醫,重點是千萬不能以浸泡方式降溫,否則恐會使化學藥品從水中擴散造成二度傷害。

另外,若為電灼傷,當下應立即切斷電源,避免再引起觸電,且注意傷者的呼吸等生命跡象,若呼吸或心跳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等急救,並盡速就醫;衛生局提醒,平時多點注意和預防措施,了解對於燒燙傷的處理,就能降低意外發生,避免遺憾。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10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新增2名新冠死亡個案,分別是案1522與案2095;案1522曾傳快篩陽性,台北市台安醫院拒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解釋,應是先安置在家等待,或等待PCR檢驗結果,案2095則是亞東醫院院內感染確診病人,檢驗確診後次日病逝。 案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疫情尚未退燒,昨日新增333例,今(18)日稍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240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其中兩名確診者(案1522、2095)死亡,至今累計死亡個案14例。記者會中教育部同時宣布,為因應疫情警戒,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於5月19日起至5月28日止,全國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地中海貧血屬於隱性的先天性遺傳疾病,主要因先天性紅血球結構異常,導致容易破裂,這時攜氧功能就會不足,輕度患者並不影響生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指出,寶寶3至6個月大時,正處於胎兒血色素轉換為成人血色素,若發現寶寶常臉色蒼白,就要注意是否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8)日台灣本土新冠疫情稍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國新增245例新冠個案,包含240例本土與5例境外移入,新北市確診最多例,共有106人確診,重災區中和33例,台北市則有102例,重災區萬華48例;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有觀察到萬華快篩陽性率下降,但仍然不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