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用藥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如何安全用藥?│這樣做,痠疼痛不上身

用藥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如何安全用藥?│這樣做,痠疼痛不上身

痠痛,早已成為全民公敵!當痠痛來臨時,你是選擇咬著牙,繼續為生活打拼;還是早已備好藥品,隨時「喬」一下!吃止痛藥對抗痠痛,是不智的行為嗎?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當身體感到痠痛時,應先排除器官臟腑的病變,若確診為筋骨痠痛,且疼痛已經嚴重干擾你的生活,當然可以吃止痛藥。

   

外用.內服  止痛藥

而止痛藥最常用的有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s)、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一般來說,乙醯胺酚對身體的負擔較小,因此會優先考慮,若效果不如預期,才會選擇「非類固醇抗發炎劑」。萬芳醫院復健科主任張光華進一步補充說明,口服止痛藥應用於「急性期」,並依醫師指示正確用藥,較不會有傷身之虞。

「若是只有局部的痠痛,對生活無太大的干擾,不曾有坐立難安的現象,建議利用“外用藥”如痠痛貼布或藥膏緩解疼痛;至於,噴劑,因無法確認使用劑量多寡,則持保留的態度,民眾選擇外用止痛藥品時,一次選擇其中一種即可,請不要多種製劑混合使用,」張光華提醒。

國人對使用藥膏或貼布的警覺性低,常常哪裡痛就貼哪裡!美國於2007年曾發生一名就讀史坦登島諾特丹高中的17歲田徑選手Arielle Newman,因過量使用消除肌肉痠痛產品導致死亡案例!「使用痠痛貼布或藥膏,千萬不要因為全身痠痛,就大面積的使用,一般來說,痠痛貼布一天使用以4片為限,」張光華嚴肅的表示。選用中藥貼布,不宜選擇原形草藥製劑的貼布,當皮膚有傷口時,細菌將會透過皮膚進入體內,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在使用外用藥品前,應詳細閱讀藥品外包裝上的說明書,痠痛貼布每次不宜超過6小時,敏感性肌膚者以4小時為限,避免肌膚因長時間不透氣、悶熱而產生紅腫癢、發炎、過敏的症狀。使用外用藥膏前後,需以肥皂將雙手洗淨,塗抹藥膏不宜太厚,輕輕塗抹一層即可。然而,不論是口服或是外用貼布、藥膏等任何形式的止痛劑,長期過量使用也會造成肝、腎損傷。

 

肌肉鬆弛劑

肌肉鬆弛劑可以降低肌肉強度,讓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廢物代謝,具緩解疼痛效果;肌肉鬆弛劑相較於止痛藥,其副作用來得低,嗜睡、頭暈目眩等為最大副作用,因此,也不建議與酒精併用,以免會加重昏沉效果,醫師在開立處方時,會詢問病人的交通工具,若是自行騎車或開車等,就得小心使用。

「雖然肌肉鬆弛劑比起止痛藥來得安全,但也不表示可以長期使用,未來是否會出現藥物依賴,都是值得觀察,」張光華提醒。

〈本文摘自《這樣做,痠疼痛不上身》〉

用藥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如何安全用藥?│這樣做,痠疼痛不上身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彭博》公布最新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從去年底全球第2名下滑至第7名,原因與疫苗取得數量較低有關。對此,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回應,台灣近期在1個月內出現2例死亡,致死率在53個國家中為倒數第9,也是拖累整體防疫韌性排名的主因素。至於原定2月底抵台的英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健保統計,有多達4分之1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問題,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也往往是不少遲遲無法受孕女性的心頭大患,但動刀切除子宮肌瘤就真能一舉得子?國內醫師提醒,若未清楚掌握子宮肌瘤特性就輕易動刀,不僅無法排除不孕問題,還有可能反而增加難孕、子宮破裂或早產的風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對食物,可以預防很多病症,而三餐多蔬果還可以讓癌細胞「斷水斷電」。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就呼籲民眾不妨在新的一年,多吃蔬果顧胃腸,因為很多蔬果的營養素成份,其實是跟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的作用一模一樣。 個人已經吃了30多年的素食生活,擅長外科癌症手術的余政展點...

閱讀詳情 »

首批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近期將抵台,衛福部疾管署昨日也公布武漢肺炎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十大順序。至於位於第四順位接種疫苗的體育國手,其隨行團隊是否也會跟著接種,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當然會!」,因為運動比賽不會只有運動員本身,會協助他們安全上場。體育國手現列入第四順位接種疫苗名單,讓出國隨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