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4台灣女性都有的子宮肌瘤 動刀切除非絕對!當心更難「孕」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健保統計,有多達4分之1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問題,是常見的良性婦科腫瘤,也往往是不少遲遲無法受孕女性的心頭大患,但動刀切除子宮肌瘤就真能一舉得子?國內醫師提醒,若未清楚掌握子宮肌瘤特性就輕易動刀,不僅無法排除不孕問題,還有可能反而增加難孕、子宮破裂或早產的風險。

子宮肌瘤的擾人之處在於,因為大小、位置的不同,可能造成女性有經痛、經血爆量、難孕等困擾,不少育齡女性遲遲沒有受孕,也常是子宮肌瘤阻好孕,想要動刀切除子宮肌瘤。

該不該切除?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點出關鍵,位置才是影響懷孕的關鍵,子宮肌瘤並非一定要切除,必須要依位置深淺、是否不利懷孕、症狀嚴重性來通盤考量,決定吃藥追蹤或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生長位置可概略分為3類,一是垂掛在子宮外(如:有蒂的子宮漿膜下肌瘤),二是長在子宮肌層中(如:子宮肌層內肌瘤),最後一種則長在子宮內膜、往子宮腔內生長(如:黏膜下肌瘤)。

王瑞生指出,「漿膜下肌瘤」位置於子宮外,通常不影響懷孕,定期追蹤肌瘤大小即可;但位於子宮肌層的「子宮肌層內肌瘤」及子宮腔內的「黏膜下肌瘤」,較可能造成擠壓輸卵管、子宮內膜不平整、或子宮腔變形等情況,就會大大影響受孕率及胚胎著床率,也會增加胎位不正及早產等併發症。

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儘管透過試管嬰兒療程,胚胎著床率及臨床懷孕率仍會下降,早期流產率也會上升,王瑞生強調,需與醫師討論先接受手術後再進行助孕療程。

王瑞生提醒,切除子宮肌瘤並非一勞永逸,仍須注意子宮手術帶來的風險,育齡女性術前一定要認知,子宮手術對未來懷孕造成的風險,若傷口縫合不夠仔細,很可能導致胎兒撐大子宮或自然產時的子宮破裂;術後若有子宮內膜腔傷口結痂、子宮內膜腔沾黏、子宮內膜腔變形及骨盆腔沾黏等情況,也不利胚胎著床。所以除了「黏膜下肌瘤」需要在懷孕前接受手術治療外,其他位置的肌瘤若非必要切除,有懷孕計畫者可先保守治療。

王瑞生說,手術雖可以解決子宮肌瘤造成的下腹痛及子宮異常出血等困擾,但就生殖醫學專業角度來看,除非肌瘤位置不利懷孕,否則通常會優先處理其他造成難孕的原因,再考量是否摘除。建議女性可先向不孕症專科醫師諮詢,綜觀所有條件及懷孕計劃後再決定治療方式。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021最佳飲食法出爐!照這樣吃最健康 還不用全然放棄吃肉

肩頸痠痛、手麻無力… 低頭族當心麻煩大了!頸椎間盤突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 面對Omicron強勢強襲全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呼籲:「民眾仍應時刻保持警覺,避免非必要群聚與接觸、減少人流移動,做好自身的防疫行為,守住個人的第一道防線。」根據英國統計顯示,Omicron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延宕多年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送進立法院,但納管加熱菸、禁止電子煙「一開一禁」內容引發各界熱議。日前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重申「電子煙不是菸!」政府有力拚全面下架的決心;而加熱菸因被世衛(WHO)宣告是菸品,國內將嚴管,會仿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韓羽婕 李新琳 劉宇軒 范綱儀 /台北報導 挺過最近一波Omicron本土疫情之後,台灣下一步預期正走向全面開放邊境、甚至入境「免隔離」的大解封,疫苗涵蓋率將是重要關鍵,除了祭出500元禮券誘因,催打65歲以上長輩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韓羽婕 李新琳 劉宇軒 范綱儀/台北報導 「嘉玲(+0)」僅停留一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新增7例本土確診個案,除了台南再多4例為宮廟遊覽車團的衍生個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新北市突然冒出一起不明感染源的家庭群聚,先是居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