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何預防Omicron變種,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主動注射疫苗、篩檢、治療

如何預防Omicron變種,戴口罩 勤洗手 保持社交距離,主動注射疫苗 篩檢 治療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

面對Omicron強勢強襲全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呼籲:「民眾仍應時刻保持警覺,避免非必要群聚與接觸、減少人流移動,做好自身的防疫行為,守住個人的第一道防線。」根據英國統計顯示,Omicron重症及住院風險低於Delta病毒株,然其傳染力更強且類感冒症狀相當容易讓人忽略,高度仰賴自覺。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鼓勵大眾採取三防三擊行動:「三防」最基本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積極執行「三擊」─疫苗、篩檢、治療。 「三擊」行動內容為:

第一擊:疫苗,接種疫苗仍是目前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過內仍有約2.6成民眾未施打第二劑疫苗,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需完全接種疫苗,以提升保護力,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接種第三劑

第二擊:篩檢,若有疑似症狀無須驚慌,可先採取篩檢動作。

第三擊:治療,當有不適症狀時切勿輕忽或恐慌,盡速前往鄰近醫院或診所尋求專業的協助,避免錯失關鍵治療時間

11歲以下學童因尚無疫苗注射,更需關注家中孩童健康狀況 在各防疫單位、健全醫療體系與全台民眾共同努力維持的防疫陣線下,目前國內疫情得以受到控制,然而面對Omicron的威脅,全球疫情仍處在高度警戒狀態,許多國家的醫療體系正面臨巨大壓力。不僅成人,孩童的健康狀況也要特別注意,國外兒童染疫後出現罕見的「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嚴重者可能休克或死亡,因此家中親友需多關注孩童狀況,同時全民做好自主防疫,控制疫情擴散,才能降低兒童染疫風險。

目前台灣未滿12歲的兒童仍無法施打疫苗,且12-17歲的疫苗覆蓋率較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於會中特別提醒:「兒童仍有染疫風險,特別是目前尚無法施打疫苗的11歲以下學童與幼童,更需仰賴家中親友多關注孩童健康狀況。家長及周遭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應積極落實『三防三擊』,降低被傳染風險。」避免不必要的接觸或擁抱,保護家中孩童。

積極落實「三防三擊」自主防疫行動 展開疫後新生活 疫情防護網不僅僅只是機場人員、醫療人員、防疫人員的責任,更需全民努力一同建立,進而鞏固醫療、守護家園。除全民健康之外,社團法人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呼籲:「抗疫關鍵為全民一起積極落實防疫行為,謹慎面對不恐慌,密切注意身體狀況,才能阻止病毒傳散」去年的三級警戒因全民一起努力而解除,以三防三擊保護自己、照顧家人,全民共同維繫疫情防護網,才能維護醫療體系。

推薦閱讀:新冠肺炎與流感症狀相似?!美國CDC盤點10種常見共同症狀!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據器官捐贈中心統計,全國目前等待器官的人有9800人,但簽署同意器官捐贈的人僅有43萬人!器官移植大不易,不僅同意器捐人數過少,器官配對也需要多層篩選,才能找到合適的器官。 但你知道等待捐贈的器官有多少種呢?器官捐贈有什麼樣的體質限制嗎?該如何成為一個正式的器官捐贈者?有血緣關...

閱讀詳情 »

尿毒搔癢症病患的搔癢範圍涵蓋背部、腹部、頭部、手臂,經常在夜裡發作、影響睡眠。(圖/翻攝自freepik.com)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66歲的黃先生洗腎10年,5年前開始出現全身搔癢的情形,從頭到腳抓到體無完膚。嘗試各種西藥都無法改善,搔癢評估為極重度。腎臟科醫師會診中醫,用口服科...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新北市本土登革熱個案居住地周邊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登革熱南北各添1例!繼昨公布確診新北市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之後,疾管署今(15)日再公布新北市永和區保安里50多歲男性也確診,其正是新北市首例本土病例(指標個案)的同事,同樣從事冷氣裝修...

閱讀詳情 »

正常的腳趾是直直朝前的狀態,但若大拇趾開始往外側傾斜,就要當心可能是拇趾外翻了!維力骨科診所院長高逢駿醫師表示,輕微的拇趾外翻可以靠復健、輔具來矯正、避免惡化,但若外翻角度大於40度,甚至腳趾重疊時,則恐需採手術治療以改善不適。  嚴重的拇趾外翻會造成患者行走上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若拇趾開始往外側傾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