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畏懼面對陌生人 恐是社交恐懼症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14歲男孩,因害怕面對陌生人,總是逃避任何人多的地方,若是必須得參與社交活動,就會莫名出現冒冷汗、心悸甚至口乾舌燥等現象;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身心科主任謝遠達指出,這名男孩不但害怕別人注視的眼光,甚至也不敢和陌生人講電話,其實這恐是社交畏懼症所造成。

社交畏懼症的患者,除了會畏懼面對陌生人,尤其處於人多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自在,且出現臉紅、發抖等症狀;謝遠達說,社交畏懼症屬於普遍的精神疾病,在臨床上約佔3%至10%,但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可就醫治療,往往讓疾病糾纏了一生。

其實會出現社交畏懼症,主要是因過於沒自信以及低自尊等影響,才會讓自己感到一無事處,也常將想法投射在別人身上,認為每個人對他都吹毛求疵;謝遠達說,社交畏懼症其實不像憂鬱症嚴重,但若長期下來,也可能會傷害心靈,演變成其他精神疾病。

其實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據顯示,主要是因腦中某些神經化學物質的失調,才造成社交畏懼症,因此是可仰賴藥物治療;謝遠達提醒,若發現身邊周圍朋友或家人有出現類似情況,都應盡早安排讓他們接受治療,才能避免影響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未來糖尿病患者量血糖將可以不必再用針刺!三總將與美國聖路易斯醫學儀器公司跨領域合作,研發無創血糖測量儀,只需用近遠紅外光照射手指,就可以量到血糖值。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乙仁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04年已有340萬人因高血糖而過世,預估在2015年死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國內證實有輻射污染建築物已超過20年,影響範圍集中在北台灣地區,其中確定曾受影響的就超過7千位民眾。長久以來台灣在輻射安全防護上與國際間仍有差距,台北市率先三讀通過修正相關自治條例,增列輻射污染建築物的居民,一年所受輻射劑量在1毫西弗以上,並有重大傷亡者,可向北市府申請慰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出現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小心防範,但不必驚慌;小兒科醫師則是提醒,遠離病毒感染要勤洗手,以及使用抗菌消毒劑做好清潔,但對於家有過敏氣喘兒,則要避免使用漂白水,以免誘發氣喘。根據疾管局疫情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在升溫,再加上H7N9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中老人若是常喊胃痛,可得要小心恐是幽門桿菌惹禍!根據統計,國人幽門桿菌感染率高達五成五,而且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另外,研究發現,老人若染有幽門桿菌,並長期服用止痛藥,則出現胃出血機率要高出61倍之多,不得不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為54.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