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緊張頭痛 恐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高中女性,在家人面前可以自然的唱歌,但碰上比賽時,卻會過度緊張而失常,甚至出現心悸、頭痛和胸悶等問題,就醫接受心理評估後,醫師發現,原來是自律神經系統調控能力較差,導致交感神經過度發達,進而造成不適。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般情況下,像是心跳、血壓、腸胃蠕動等身體自主性的活動,都能平和的運作,但若長期受到壓力,或是性格關係影響,就有可能造成失衡的現象;高雄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林家如指出,像是要求完美或較急性的個性等,都有可能造成過度緊張等現象,進而影響自律神經失調。

包括失眠、頭痛、肩頸痠痛、緊繃、手麻、情緒焦慮等,都屬於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林家如說,想要改善症狀,其實可以從學習調節呼吸開始,透過自主性的減緩緊張情緒,且運用呼吸的技巧,除了能幫助穩定情緒,也能漸漸改善自律神經調控的能力。

平時可以作瑜珈、泡澡或聽音樂等,尋找適合自己的舒壓習慣,就能有效幫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林家如提醒,若是症狀遲遲仍未改善,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等協助,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影響到日常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8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桃機採檢方式變動!因應新冠肺炎,過去桃機入境採檢採咽喉拭子,較不舒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對此表示,經過1226人同時比對咽喉拭子和唾液採檢,發現深喉唾液與咽喉採檢檢驗結果一致,且僅需一名醫療人員在旁協助檢驗,有助縮減醫療人力,預計9月1日起咽喉拭子改成深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1名50歲黃姓男子,這半年來時常感覺胸口不舒服,咳嗽的痰偶爾帶有血絲,害怕自己是不是罹患肺癌,但醫院一間一間換就是檢查不出來。求診台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經過醫師的詳細問診及聽診,才查出關鍵的「哮鳴聲」,終於由支氣管鏡檢查,找出是排骨屑卡在支氣管,取出異物擺脫半年陰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失眠,醫師盤點失眠民眾常見4點壞習慣,包括睡前小酌、睡前滑手機或上網、睡前想太多及周末過度補眠,呼籲維持正常作息、睡前放鬆,都有助改善失眠。喝點酒助眠?下半夜可能淺眠易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師黃名琪表示,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像是生活型態不正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許多醫師是臉書名人、網紅,追蹤人數到頂,只要一貼文,上千人按讚,不過,依照現行醫療法,醫師如果不是醫療機構負責人,卻在網站、臉書或是其他平台貼上衛教文章,就屬於違法行為。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統計單一地方衛生局裁罰的案件,每年平均高達203件,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