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癌化速度快!右大腸瘜肉罹患率激增1.5倍 醫:檢查別只做半套

癌化速度快!右大腸瘜肉罹患率激增1.5倍 醫:檢查別只做半套
台灣一位38歲的王小姐,是一名上班族,身材適中,沒有便秘及腸胃不適等症狀。但從小不喝水,可樂與珍珠奶茶不離手,出社會後三餐皆外食,晚餐經常以漢堡、可樂與薯條裹腹。她在一次的無痛大腸鏡檢查,竟發現腸道右側有6顆高癌化風險的腺瘤型瘜肉,幸好當初沒有選擇只做大部分民眾選擇的乙狀結腸鏡,否則會錯失早期切除瘜肉的黃金時機。

台灣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根據聯安診所101至103年,共有26,674筆大腸鏡數據顯示,高達24%的受檢者具有高度癌化的腺瘤型瘜肉,也就是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籠罩在大腸癌的陰影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進一步分析受檢者腺瘤型瘜肉生長位置發現,在屬於左側的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處有瘜肉者,過去三年平均值為48%,右側大腸處有瘜肉者為52%,已經快要趨近一比一;右側大腸瘜肉罹患率從以往認知的30%攀升至52%,大幅激增1.5倍。

也就是說,瘜肉好發率不但大幅提升,同時瘜肉好發部位也不再是一般所認知的,大腸左側高於右側,以為70%瘜肉生長在左側,因而選擇只做乙狀結腸鏡。

鄭乃源強調,右側瘜肉型態較不明顯,多為扁平狀且服貼於腸壁,易侵入腸壁,癌化速度也為左側的3倍之高,不可輕忽,檢查若沒有到達迴盲瓣,只做一半,容易錯失預防先機。

下一頁:什麼是有品質的大腸鏡檢查?


什麼是有品質的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品質不夠好,會影響民眾心理,恐造成假心安,反而延誤治療先機。」鄭乃源說明,腸鏡品質有2大黃金標準,第一,大腸鏡做到迴盲瓣的到達率,必須在90%以上,無法到達迴盲瓣的原因,常受限於受檢者腸道構造及醫師經驗值等因素;第二,腺瘤型瘜肉的發現率必須高於20%,才堪稱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品質優良健檢機構。

預防大腸癌,熟記「3變3問」。鄭乃源表示,所謂3變,是指自行觀察有無「體重遽變、解便習慣改變、血便」等情況發生,如果有,表示腸胃可能亮紅燈,需儘速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3問為可於腸鏡檢測前後詢問醫師,「是安排大腸鏡的檢測嗎?我的清腸夠乾淨嗎? 有幫我檢查到迴盲瓣嗎?」來了解腸鏡品質。

鄭乃源提到,大腸癌罹患率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就有不少30多歲就患病的案例。飲食習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他提醒,平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與喝1500cc以上的水,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另外,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降低腸瘜肉的發生率。

此外,鄭乃源建議,從30歲起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項目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身體質量指數)≧24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不讓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



相關推薦

一片普通的烤吐司再配上香濃可口的花生醬是許多人的早餐,花生濃郁的香味和濃稠的口感許多人都愛吃。但你知道其實花生醬除了用來做料理,還可以用在醫學用途,幫助診斷俗稱老人癡呆症的阿茲海默症嗎?   ▼美國弗羅里達大學一位學生珍妮弗(Jennifer Stamps)在試驗中發現,花生醬對於測試早期...

閱讀詳情 »

大冷天的早晨,吃上熱氣騰騰的炸油條無疑是一大幸福。「豆漿油條」的搭配就如同外國的「牛奶雞蛋」一樣深入人心,可營養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搭配並不健康。原因是油條跟其他煎炸食品一樣都存在油脂偏高、熱量高問題,早上進食不易消化,再加上豆漿也屬於中脂性食品,這種早餐組合油脂量明顯超標,不宜長期食用。建議大家搭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