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發燒鼻塞臉頰腫 黴菌性鼻竇炎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黴菌原本就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之中,藉由呼吸運動被吸入鼻腔並附著在黏膜,通常不會造成疾病,但這些寄生黴菌,在某些情形之下,也能從單純無害的寄生迅速進展到致命的疾病。

開業醫診所醫師巫剛肇指出,當鼻子構造異常,例如長鼻息肉或慢性鼻竇炎時,鼻腔的清潔運動受到阻礙,使得原本附著的黴菌有機會逐漸生長,以致菌絲互相纏繞成團,形成所謂的黴菌球,並且造成慢性鼻竇炎症狀。

特別的是,黴菌球所導致的鼻竇炎通常只影響單一鼻竇,且7-8成在電腦斷層會看到如同鈣化般的白點,需要透過手術解決阻塞,並清掉黴菌球後多數不會復發,只是抗黴菌藥物角色未明;另外還有一種侵襲性黴菌性鼻竇炎,多數好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例如血癌、化療、器官移植、糖尿病或愛滋病等,此時黴菌不光是寄生在黏膜表面而是進一步侵入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壞死並逐漸向周圍擴散,甚至有可能在幾天之內致命。

巫剛肇進一步表示,侵襲性黴菌鼻竇炎通常會發燒、鼻塞、臉頰腫、流鼻血,甚至視力或意識狀態改變,一般來說變化很快,就診時可能已經擴散,臉頰腫痛的患者要特別留意鼻腔或口腔組織是否有壞死的情形;診斷方式主要是靠病理科醫師化驗開刀或切片後取下組織是否有遭黴菌侵襲的情形。

巫剛肇提醒,治療方面因為患者多數免疫力差所以讓治療更顯複雜,除控制原來疾病之外,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最為重要,一旦產生懷疑就應該考慮使用抗黴菌藥物,合併外科切片及清創治療方為上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51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各學校紛紛開學,除了要戴口罩預防新冠肺炎外,更要勤洗手預防腸病毒。疾病管制署表示,雖然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低點,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或隨著學童帶感染家中其他幼童,提醒民眾應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若經醫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蔡政府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的美肉進口,引發爭議,食藥署接連發布2份風險評估、以及相關指示規定。值得注意的是,坐月子婦女暴露的萊克多巴胺劑量風險最高,足足是一般人的8倍,但食藥署評估這樣風險仍可接受,只是建議減少內臟食用量。 食藥署式公布「美國進口牛肉相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健保署於8月31日宣布,自9月起將處理醫材收費明顯不合理的極端值,引來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貼文,「賤保(健保)渣男毫無信用,自費醫材上限,本宣布無限期停止,公告1天即上路,過程黑箱手法粗暴,除了保險業獲利之外,全民健康連帶受影響」。 健保署公布,9月1日起,除「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約等於每7個人之中就有1位老年人。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8月發表「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顯示,2020年將開始進入死亡數超過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預估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位是長者。未來少子、高齡化的現象將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