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白天嗜睡 睡眠呼吸暫停指標

失眠是銀髮族群中常見的問題。許多的夜間睡眠紊亂問題和個人的健康狀況有很大關聯,其中以睡眠呼吸暫停和老人抱怨睡眠品質差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現象不但常發生於充血性心衰竭的病人及老年癡呆症患者,它同時也常見於正常的老年人。

 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重複性的,及短暫性的在患者睡覺的時候發生呼吸停止的現象,通常患者本身並不自知,但此一症候群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導致患者在白天的時候感覺極度的想睡覺。

 目前唯一能確定診斷該現象的方法是用儀器監測病人睡眠時的呼吸型態。但是這種診斷方法成本高,且對一般居住在社區的老人並不是很方便。因此,普遍被使用來評估社區老人白天嗜睡,進而預測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評估方法之一,是一種稱之為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 S)的睡眠量表。

 ESS量表最初發展於澳洲,在正式被使用前,已經經過了嚴格的測試。ESS簡單易懂,老人可以很輕鬆的在家裡自我評估;再把評估結果呈現給醫師參考。雖然ESS在台灣並不普遍,但是它已經在美國許多醫學中心的老人科門診被沿用多年。ESS只有八道題,每一道題描述一種情境如下:

1.坐著閱讀。2.看電視。3.靜坐在一個公共場合,像是戲院裡或是在會議中。4.搭乘車輛行進約一個小時都沒有休息。5.在下午的時間躺著休息時。6.坐著與人交談。7.午餐後,靜靜的坐著且沒有喝任何酒性飲料。8.坐在車內,當車子因紅綠燈或塞車而停了幾分鐘。

 再以四個記分選項來評估在這八種情境中,患者會打瞌睡的機率。這四個記分選項是從0分到3分。打瞌睡的機率越高,給的分數就越高。它們分別是:0分-從來沒有打瞌睡。1分-只有很小的機會會打瞌睡。2分-有中等程度的機會會打瞌睡。3分-很高的機會會打瞌睡。

 再把這上述的八種情境的每一個分數加總,總分範圍是0分到24分。現在您也可用這四點記分法來逐一評估每一情境。

 如果分數高於16分,顯示個案有嚴重的白天嗜睡的現象。白天嗜睡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一個指標;因為分數高於16分,通常只發生在個案本身有中等程度到嚴重程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症狀。白天嗜睡只是睡眠呼吸暫停的其中一個可能因子。其他的預測因子還包括年齡、性別(男性居多),睡覺時鼾聲如雷、肥胖、喜歡飲酒及使用安眠藥的人。因此,如果您具有任何上述的因子,建議你不妨試試該量表,進行簡單的居家自我評估,進一步的了解自己睡眠的問題。

 用來自我評估睡眠呼吸暫停可能性的方法還有許多種,只是各種評估方法的準確性目前都還有很大的爭議性。筆者曾以ESS量表評估台灣及美國社區老人的睡眠呼吸暫停現象,並轉介個案給個案的家庭醫師,該量表均深獲他們的喜愛。

 現在您不妨也花一兩分鐘的時間,試試以該量表自我評估是否自己也有睡眠呼吸暫停的可能性。最後還是要提醒您,分數高於16分,並不表示患者一定有睡眠呼吸暫停的現象。唯一能確定是否有睡眠呼吸暫停現象的方法,是尋求醫師使用睡眠呼吸儀器監測,但是ESS量表是目前可用來自我評估的最佳工具之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能挽回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我何其有幸呀!」46歲的志工張淑媛,擔任志工超過10年,利用下班後的小夜班時段,在醫院急診室服務,從死神手中搶回4個寶貴生命,獲頒新北市衛生保健績優志工特殊貢獻獎。 無私奉獻展開志工生涯 張淑媛說,民國94年在淡水馬偕急診室看到亟需志工的招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34歲的黃太太產前檢查發現,胎兒右側腎臟水腫,出生後確診是腎盂輸尿管間狹窄,尿液無法正常排出,腎臟腫成3倍大,面臨腎衰竭的致命危機;台北慈濟醫院透過迷你微創手術,切開狹窄輸尿管,成功縫合於腎盂,讓1.5個月的黃小弟排尿順暢,也創下國內最年幼輸尿管狹窄患者的搶救紀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90歲的郭奶奶5年前發現不管怎麼活動都會喘,以為是肺部出問題,但求診多時卻找不出病因。後來經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重度主動脈狹窄」,收治奶奶的臺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建議開刀,但因奶奶年事已高,害怕手術,遲遲不願接受手術。 一直到了今年,奶奶發現情況越來越不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五十三歲的關先生,是森林管理員,幾乎日日都在森林中健走,某日左下肢開始有發麻無力現象,剛開始以為是走太多路而不以為意,直到走樓梯整個人跌倒二三次,就醫診斷才發現,脊椎竟有兩處腫瘤。黃國烽醫師表示,脊椎腫瘤的發生率是十萬分之四,而有百分之七十為良性。因為長得很慢,所以一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