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盛「糖」時代來臨 洗腎危機要小心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到了末期才產生明顯症狀,所以又稱為隱形殺手,而其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皆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台灣腎臟協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洗腎患者中有高達43.2%糖尿病病患,因此糖尿病所引發的腎臟病變,更是值得關注。

罹患糖尿病12年的張伯伯就是典型的案例!台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黃士婷醫師說,張伯伯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因長期忽略治療,嚴重到視力模糊、泡泡尿及輕度下肢水腫等症狀才到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腎小球過濾值已下降至每分鐘47.7ml(一般正常人為125/ml),確診罹患慢性腎臟病3b期,目前長期追蹤治療,服用糖尿病及高血脂藥物,病情才獲得控制。

慢性腎臟病不等於終身洗腎

黃士婷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常讓病人聞之膽怯,以為要終身洗腎,其實只要飲食及血壓控制得當,便能有效的抑止腎臟病惡化。所以腎臟病患首要項目是有效的保護殘餘的腎臟功能,在治療上選擇的降血壓藥要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才能降低洗腎的風險,有些醫師會建議搭配利尿劑的使用,除了加強降血壓藥物效果外,更可治療腎臟功能喪失導致的周邊水腫、肺水腫而呼吸困難等代謝異常的現象。

輔助飲食,控制尿毒症

慢性腎臟病成因是因為人體無法有效排出代謝產物導致,現在人因營養攝取不均衡,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每天喝大量刺激飲料,如咖啡、含糖飲料,或食用來歷不明的健康食品,才會造成腎臟負擔,日積月累就成了「腎下一族」;黃士婷醫師建議患者要積極改變飲食習慣,選擇低蛋白、少鹽的食物,就能有效減緩腎臟負荷,或搭配來自日本的口服活性碳粒子(AST-120)降低腸道吸收代謝產物的機會,進而可減緩腎臟衰竭及尿毒症狀產生,臨床顯示,患者使用後反應都很不錯。

慢性腎臟病、尿毒症,是健保支出的重大負擔,由於腎臟功能會隨著高齡而逐漸退化,全台尿毒症患者已高達七萬人左右。因此,洗腎的六大高危險群-糖尿病、高血壓、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蛋白尿現象、腎臟病家族史或長期服用藥物者,要每三個月定期檢查,提早發現問題,才能確保健康,掌握「腎」利關鍵。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20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子恩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七成染疫重症患者有慢性病問題,其中糖友染疫、重症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三倍之多!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肥胖三者環環相扣,任何一項疾病都相當容易引起另兩項併發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指出,透過注射型腸泌素這類符合人體分泌激素的治療方式,可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7)日上午7時30分,副總統賴清德完成國產高端新冠疫苗首劑接種,正副元首皆完成國產新冠疫苗施打,前次幫總統蔡英文接種而爆紅的台大護理師,今天再次執行任務,幫賴清德副總統施打疫苗,是少數替執政3大巨頭打針的護理人員。 上午7時20分左右,賴清德抵達台大醫院體育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天起身動一動,有氧運動好處多!在漫長忙碌的一天之後,忽略運動的習慣,但是定期做有氧運動,不僅能增強免疫系統,幫助你遠離感冒、維持身材體重、改善心肺健康、減少骨質疏鬆症及提高好膽固醇水平等機會。每週有氧運動 應該多久做一次?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在一周時間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COVID-19屬於呼吸道疾病,也讓呼吸系統比較脆弱的氣喘患者憂心,是否容易染疫,甚至是重症、死亡的高危險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胸腔暨重症科醫師杭良文表示,需視氣喘的嚴重與控制程度,若控制良好,則可以降低相關併發症、減少COVID-19重症或是死亡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