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紅胸隱翅蟲毒液強 感染皮膚如灼傷

【台灣新生報記者方一成報導】

紅胸隱翅蟲毒液強 感染皮膚如灼傷
▲又稱青螞蟻的紅胸隱翅蟲不起眼,可是身上毒液殺傷力強大,被感染者初期皮膚會紅腫起水泡,猶如灼傷。(記者方一成攝)
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紅胸隱翅蟲又稱青螞蟻,體長約一公分,黑橘交接,因為隱翅蟲有趨光性,會飛到有燈火的住家,因為體型小不起眼,民眾感覺癢就隨即用手撥開,下場就是災難的開始;昨〈二十〉日彰化地區有民眾將家人遭隱翅蟲感染的圖片,用手機轉寄,讓朋友看了令人怵目驚心,提醒最好將蟲子搧離或輕輕撥開即可。

彰化地區民眾最近發現自家出現為數不少的隱翅蟲,因一期稻作採收結束,原本棲息田野間的隱翅蟲無處可躲,紛紛跑到鄰近民宅流竄,若皮膚不小心接觸到隱翅蟲體液,就會引起紅腫,甚至破皮起水泡,猶如灼傷,就有民眾拖延就醫,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二林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妍筠昨日表示,不慎接觸隱翅蟲毒液,應馬上大量沖水,緩和毒性,或塗抹抗發炎藥,有不適要馬上就醫。

二林地區有一名農夫,身體多處接觸到隱翅蟲毒素,初期還不看醫生,造成傷口感染潰爛演變為蜂窩組織炎,才趕緊就醫,住院一周才痊癒。蔡妍筠指出,隱翅蟲毒害不是遭螫咬人體所致,而是蟲體內所含之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造成的,夏日是隱翅蟲出沒高峰期。

蔡妍筠表示,近期每一天因隱翅蟲就診人數約七到十位,受傷部位多半在脖子跟臉部,患者傷口的狀況多是灼傷般的紅腫熱痛反應,還帶著皮膚焦痂,傷口有潰爛的情形,民眾若遇上隱翅蟲,最好將蟲子搧離、吹走,或輕輕撥開即可。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80654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1/5的中風是由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5倍,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一旦有心房顫動,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風險,給予適當的藥物,可能包含抗凝血劑預防血栓,或接受較侵入性的電燒灼等手術。 一名80歲年邁的女性,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孩子的起跑點,是人生的第1個階段,根據衛福部2015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調查指出,5成的慢飛天使是在滿3歲、進入幼兒園後才發現,甚至滿6歲後才通報遲緩,錯失早期介入的機會。許多4、5歲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因為已經會走路及跑來跑去,而讓家長忽略了他們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