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球桿正確使用概念 使身體產生更多揮桿速度



高爾夫揮桿動作是透過身體的動作操作球桿來擊球,各位球友對於使用球桿的概念已經決定是用身體的大肌肉揮桿或是試圖用比較沒力量的手部肌肉揮桿,下圖可以看到施加重量在桿身時球桿會產生一些扭曲,這樣就說明了其實你感覺硬的球桿,在快速揮動或施加力量時它相對是「軟」的(軟硬只是呈現球桿變形量的多或少)。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如影片說明,當對於認知球桿是「軟」的時候,會找到身體轉動的力量將球桿「甩」上去(並非用手甩動球桿,用身體轉動揮動遠端的桿頭重量),相反的若認知球桿是「硬」的時候會將球桿「舉」到上桿位置。
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
而那種認知對你有利?
個人認為把球桿當作軟的時候你可以:
1.獲得更多的身體轉動,使身體產生更多的揮桿速度
2.更好的重心轉移(因為轉動讓你的身體力量自然產生有限度的位移)
3.更多的擊球加速距離有利擊遠與木桿的執行
4.更一致的揮桿節奏(不會用手猛力加速擊球)

本文授權範圍僅限欣傳媒,不得轉載。


駐站教練終於發現了 打球20年依舊用手揮桿的原因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欣高球感謝您按讚!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李新琳/台北報導 美國加碼捐贈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開打時間決定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宣布配合檢驗封緘作業,可以從7月1日起配發相關疫苗,同步開放9類接種對象施打,其中包括孕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婦開放打莫德納(Moderna)疫苗,高雄、中央不同調!高雄市長陳其邁昨搶先宣布預計23日就能讓孕婦開打莫德納疫苗,明顯跟指揮中心現在只開放一般身分孕婦(非屬第1類到第3類)打AZ疫苗做法不一,高雄是逆時中?還是超前部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2)...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台北報導 台灣人入境澳門竟被檢出感染目前最令人害怕的印度變種病毒株(Delt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進一步公布男子在台3次檢驗陰性的所有歷程,也公布針對其同住者、司機以及就醫接觸者22人中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