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患疝氣不就醫 病況危急會要命

罹患疝氣不就醫 病況危急會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吳先生罹患疝氣,家住台中,長期待在台北工作,日前回台中就醫,醫師建議他要開刀治療,否則可能會有「嵌頓性疝氣」的風險,他卻因為不想請太多天的假,想趁著過年回台中時再治療;沒想到,相隔數日後的深夜,吳先生真的因為「嵌頓性疝氣」引起腹部劇痛。他只得包了救護車從台北回台中到醫院掛急診,院方立即為他安排緊急手術治療,手術後吳先生住院觀察一日,並在狀況穩定後辦理出院,才結束了這場驚魂之旅。
收治這位吳先生的疝氣專科醫師曾振僵指出,相信不少人平時就發現腹股溝鼓鼓的,尤其在站立或腹部用力時更是明顯,但躺下時又縮回去了,鼓鼓的地方平時也不會痛,就會先放著不管;其實,有上述狀況的民眾,很可能已經罹患疝氣。
當身體中器官從正常位置移至不正常位置時便稱為「疝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腹股溝疝氣」。也就是原本應在腹腔內的器官(以大、小腸及網膜為主),因腹壁較弱或先天形成的疝氣袋,使器官掉落至腹股溝或陰囊造成突出;因此,疝氣又稱為「脫腸」或「墜腸」。
那麼,疝氣該如何治療呢?曾振僵醫師指出,疝氣不會自行痊癒;不論中藥、西藥及疝氣帶都無法治癒,現今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而治療疝氣的手術稱為「疝氣修補術」,基本原理是把腸子推回腹腔、高位結紮疝氣袋後,再把腹壁缺陷縫合,或用人工網膜來修補。
不過,因為較輕微的疝氣既不會疼痛又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有些人就選擇置之不理,曾振僵醫師強調,疝氣如果不盡快治療,只會讓突出的部分越來越大,除了觀感上不雅外,還可能造成行走及坐下時的不便,更甚者,還可能因腸子掉至陰囊卡住,不能復位至腹腔內,而引起腸絞厄的現象,形成急性危險的「嵌頓性疝氣」;此時腸子可能因被壓迫太久而引起缺血性壞死,病況嚴重時,還會因腸壞死、穿孔而導致腹膜炎、敗血症,造成休克或死亡。
因此,曾振橿醫師奉勸疝氣患者,千萬不要因為疝氣輕微時不會造成疼痛,或害怕開刀就置之不理,因為一旦發生疼痛就危險了。事實上,現今因手術方法的精進,麻醉技術的進步以及縫合材料的改良,疝氣早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及常見的手術;建議若確診為疝氣,請盡早安心接受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4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截自blog.39.net)酷暑來了,冰鎮西瓜、冰鎮飲料,十幾度的空調......是少不了的,為了貪涼還不留下後遺症,可要注意排濕寒嘍;貪涼的人這時候往往容易積蓄濕毒,面對體內的濕氣我們又該怎樣「斗濕」、「祛濕」呢? 濕在你的身體裡做了什麼? 女性體濕都有什麼表現呢? 1、油脂分泌旺盛,一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高雄市一名56歲農婦,本月初出現發燒、頭痛、嘔吐,因持續發燒及意識模糊住院,確診為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目前個案仍意識不清住院治療。疾管署提醒,在農田、豬舍等高風險病媒蚊孳生地區活動,最好穿著長袖長褲並使用防蚊液。 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劉碧隆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根據國內外研究顯示,多數子宮頸癌都是發生在從未接受篩檢,或偶爾才做一次篩檢的女性。醫師臨床觀察也發現,許多婦女因害羞、畏懼,或以為許久沒性行為等原因,長期未做抹片檢查,等到陰道異常出血才就醫,竟發現已是晚期子宮頸癌的憾事。 女性癌症發生率第7名 根據國健署2012年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只要每次一開車,時間若是超過二小時,臀部就會痠痛,而且還只有一邊會痛;進一步就醫後,被確診為梨狀肌症候群。復健科醫師指出,梨狀肌症候群常會被誤診為坐骨神經痛,以致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往往因為治療方式錯誤,而痠痛會一直都無法獲得改善。 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