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罹糖尿病是否該服藥 改變生活習慣是關鍵

罹糖尿病是否該服藥 改變生活習慣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多歲男性,健檢時發現自己血糖過高,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糖尿病,擔心自己得終生服藥,因此傷腎;開業診所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峻偉指出,其實治療糖尿病除了藉由藥物,還給從飲食、運動以及維持適當體重等平時生活習慣改變開始。

飲食上,除了把握少油、少鹽等關鍵,也應注意像是蕃薯、芭樂、紅豆湯等以為是不甜的食物,若是吃太多恐怕也會影響血糖;黃峻偉指出,糖尿病患者平時也應養成運動習慣,像是慢跑、快走或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運動選擇,建議一個星期至少150分鐘,且配合兩次的肌力訓練,尤其若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一開始應循進漸進,避免太激烈的運動。

醫師黃峻偉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服藥控制,關鍵就在於改變生活習慣後,血糖仍無法獲得有效控制,這時患者就必須使用藥物治療,目前可分為口服的抗血糖藥物以及皮下注射的胰島素,對於藥物是否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其實主管機關也都會要求限制使用,直到安全疑慮解除後,才會放寬使用標準,患者不需過於擔心。

糖尿病患者應容易伴隨高血壓等疾病,必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除了應遵循醫師指示正確服藥,服藥前也應再次確認時間和次數,才能避免傷身;黃峻偉提醒,目前許多藥廠都有生產複方成份的口服降血糖藥,一天僅需一至兩顆就能達到療效,降低患者用藥量,但選擇任何藥物前,都應先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較安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67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運動有益健康,活動筋骨揮灑汗水之餘,身體內的水份與鉀離子其實也大量流失,若是沒有適時的補充,相信很多人都有抽筋的經驗,可怕的是,若伴隨著常態性的肌肉無力,就可能是低血鉀癱瘓症候群。三總腎臟科主治醫師宋志建表示,一般民眾在判斷低血鉀症候群時容易與中風混淆,其實傷害集中在下...

閱讀詳情 »

女性的身體疾病往往是由於在平時的生活環節中積累而成的,那麼大家知道怎樣通過身體以及手相去了解女性的婦科疾病嗎?今天我們就隨著三九小編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下關於在我們的身體上哪些部位的不同症狀暗示了疾病,下面我們就去學習一下吧。 沒有事情的時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哪裡痛就掐哪裡,...

閱讀詳情 »

圖翻攝自中華川崎症關懷協會 郭和昌醫師 臉書 下同 每年的4-6月是台灣川崎症好發時期五天的發燒五歲以下小孩五個特色症狀 一個嘴巴紅腫乾列,草莓舌二個眼睛紅三只手指摸頸部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紅腫五很多的皮膚疹 還有卡介苗接種處紅腫一定要提醒家長,提醒醫師川崎症的可能性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婦女可別疏忽每個月都要來一次的「好朋友」,由於正常的月經週期是健康的象徵,如果有月經不順的現象,或是有異常出血量,都要進一步就醫診治,才能擁有健康人生。 情緒不穩定 也會造成月經不順 很多女學生會有時月經來二、三天,就沒有了,或是原本每個月經週期是二十八天,往往會拖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