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1.母乳寶寶不需補鈣

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一般而言,不足6個月的嬰兒每日需要300毫克的鈣,6個月以後每日則需要400毫克。配方奶粉能滿足一個正常嬰兒的鈣需求量,吃母乳的孩子也不需要補鈣,可以適當補充魚肝油,其中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D可以幫助嬰兒吸收鈣,但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量。真正缺鈣的孩子多數為早產兒或巨大兒。此外,如果孩子多汗,尤其是入睡後頭部出汗,頭不斷摩擦枕頭,出現“枕禿圈”;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如以往活潑;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出牙晚;前額高突,形成方顱……就可能缺鈣了,家長最好帶孩子到醫院做個檢查,判斷是否缺鈣。

2.兒童多曬太陽補鈣

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3~10歲的兒童每日需要鈣600~800毫克。這一階段的孩子可以每天通過攝入250~500克奶類、戶外活動不少於1小時、平時多吃其他鈣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蝦皮、雞蛋、芝麻、海產品及豆類)等獲取鈣。幼兒可以在9~10點到戶外曬曬太陽,可由每天十幾分鐘逐漸增加到半小時。盡量暴露皮膚,不直射眼睛即可。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魚肝油、蛋黃、牛奶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以免加速骨鈣的流失。兒童腸胃功能較弱,如果需要補鈣,不要選擇鹼性強的鈣補劑,並且服用鈣劑時不要飲用碳酸飲料。

3.青少年最好靠食補

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青少年處在成長的最關鍵年齡段,一個18歲左右的青少年每天需要鈣800~1000毫克。由於長得太快,很容易缺鈣,表現為生長疼、腿軟、抽筋、牙齒發育不良,容易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甚至還有偏食、厭食、易過敏、易感冒等現象。遇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食補,多吃一些含鈣高的食物,如貝類、蝦皮、奶類和豆類食品。


成年後,人體鈣質吸收變少、排泄增加,因此青年時期趕早補鈣,增加鈣的儲蓄,提高骨量峰值,是預防中老年骨質疏鬆的好辦法。

4.幾乎所有孕婦都缺鈣

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準媽媽幾乎都缺鈣,因為胎兒骨骼形成所需要的鈣全都要來源於母體。一般來說,懷孕時對鈣的需求量會增加20%,孕婦因鈣流失而出現骨質疏鬆的風險是30%~40%。因此,當孕婦出現牙齒鬆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頭暈、水腫等,就應當心缺鈣了。

孕婦每天需攝入1000~1500毫克的鈣,尤其是妊娠中晚期的孕婦,每天最好攝入1500毫克的鈣。孕婦應有選擇地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雪裡紅、海帶、紫菜、山楂、豆類、奶類、蝦皮及芝麻醬等,並適當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蛋黃、動物肝等。

但是,由於多數孕婦都有早期孕吐、食慾下降、挑食等現象,單純食補無法滿足鈣需求,此時可以根據個體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補鈣產品。

5.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

老人喝骨湯不如喝牛奶不同人群如何補鈣

如果絕經婦女和老年人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當心缺鈣了:出現老年性皮膚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鬆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變矮;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此時應及時檢測骨密度,確定是否缺鈣。若老人缺鈣導致骨質疏鬆,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機率就會顯著增加。

因此,老年人若出現腰酸背痛、周圍關節疼痛,就要提防是否骨質疏鬆,並預防手腕、髖關節和脊椎出現脆性骨折。

很多老人喜歡喝骨頭湯補鈣,其實效果有限。

一般來說,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只有牛奶的幾十分之一。平均每100克牛奶中含有104毫克鈣質,奶酪中鈣含量可達鮮牛奶的7~8倍。大豆含鈣量也很高,每500克豆漿約含鈣120毫克,每150克豆腐含鈣高達500毫克。此外,還可以通過吃海帶、蝦皮及小白菜等蔬菜來補鈣。年紀大了還應多到戶外運動,多曬太陽。

此外,一些疾病也會引起缺鈣,需要及時補充。

糖尿病人由於滲透性利尿作用,體內鈣排出量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生,出現骨質變薄、骨質疏鬆乃,甚至是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癲癇病人長期服用抗癲癇藥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骨折後康復階段,由於喪失了運動能力,骨骼得不到正常的刺激,出現肌肉及骨萎縮,導致骨骼鈣的流失,影響骨折的順利癒合。

一些飲品也會引起缺鈣,如酒會使骨代謝發生障礙,茶和咖啡會促進鈣的排出。 ▲

(來源:生命時報)廉永雲,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骨外五病房主任,醫學博士,國際外固定與骨重建聯盟中國分會委員,黑龍江省骨質疏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半夜常做夢轉醒 恐是臟腑陰陽失調你也有失眠的困擾嗎,小心長期下來不僅會使情緒不穩定,也會伴隨神無法集中、暈眩、疲勞倦怠等現象,嚴重時甚至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醫師賴博政指出,臨床上,失眠是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工作、壓力、家庭等都可能成為埋病的危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經濟不景氣,不僅社會新鮮人工作難找,職場老鳥也要繃緊神經,在生活及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才20、30歲出頭就有耳鳴症狀的年輕人日益增加,但往往自認只是過於勞累,便自行購買保健品服用。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若有耳鳴症狀最好別坐視不管或自行用藥,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治療,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5歲不孕婦女,進行試管嬰兒取卵手術做體外受精,形成囊胚冰凍兩個月後解凍植入兩顆到子宮,都成功受孕,驚奇的是其中一個胚胎分裂成「同卵雙胞胎」,共懷了三胞胎,由於該婦女堅持不減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謝昌興表示,剖腹生產時,出動十二位醫護人員在產房順利接生了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我害怕若用盡所有藥物之後,還會有其他的治療選擇嗎?」晚期肺癌患者及家屬身處極度不安、焦慮的狀態下,時常會執著於即刻使用最新藥物的治療迷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副主任兼肺癌團隊召集人夏德椿醫師對此強調:「接收治療新知的同時,也需具備資訊的判讀力,有效落實醫病溝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