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NOW健康 凌芸斐/台北報導】經濟不景氣,不僅社會新鮮人工作難找,職場老鳥也要繃緊神經,在生活及工作的雙重壓力下,才20、30歲出頭就有耳鳴症狀的年輕人日益增加,但往往自認只是過於勞累,便自行購買保健品服用。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若有耳鳴症狀最好別坐視不管或自行用藥,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治療,即使是保健食品,也可能讓耳鳴症狀更嚴重。


耳鳴成因眾多,除了聽覺通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如外耳道堵塞、游泳嗆水或擤鼻涕不當導致的中耳炎、內耳損傷、聽覺神經受損和病毒感染等「耳源性成因」;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過勞、緊張、抑鬱、焦慮、用腦過度和抽菸酗酒等「非耳源性原因」皆可能導致耳鳴。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不只是中老年人才可能發生,其實耳鳴跟工作環境、壓力情緒、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皆息息相關,無形中皆會間接導致內耳血管過度收縮阻塞,引發內耳神經組織缺血或養分不足,使內耳神經萎縮退化病變,產生耳鳴或聽力衰退症狀。


保健食品中常見的銀杏及維生素B群等成分具有活絡血路的作用,不少民眾會自行買來補充營養,然事實上若未經醫師診斷評估反而會加重耳鳴。李宏信對此表示,大腦聽覺中樞附近的大腦皮質若過度興奮或接受刺激,都會增強耳鳴,而銀杏和維生素B群都會讓中樞神經興奮,反而讓耳鳴雜音一發不可收拾。


耳鳴是種不易找出病因的頑疾,治療上一定要早期治療並耐心遵照醫囑才有機會好轉。李宏信說,耳鳴發作初期時聲音通常很小不易察覺,經過多休息放鬆即可自行康復。但耳鳴雜音若隨時間變大聲、頻率變密集且發作時間變長,則要盡快就醫,一旦聽神經受損,聽力恢復程度就會有限,恐造成永久傷害,如聽力退化、重聽、耳聾等後遺症。


耳鳴治療一般會著重內耳血管暢通、增加血液滲透作用及幫助神經細胞活化再生、抑制血管過度收縮等3大類藥物為主,來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並輔以神經營養劑及促進血管擴張的藥物或營養素,使受損萎縮的內耳神經恢復正常功能。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表示,除了無形壓力,垃圾飲食也會讓血管內的血脂肪、膽固醇沉澱,造成血管阻塞而誘發耳鳴外;部分含阿斯匹靈的降血壓藥物也可能會引發耳鳴,因此若是高血壓患者應將長期服藥種類告知醫師,必要時調整處方內容。最後,維持健康飲食,戒除高鹽高油高糖飲食及菸酒、適度舒壓及規律作息,更是遠離耳鳴的不二法則。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迎向後疫情時代告別悶日子 專家建議多補充維生素C
使用酒精防疫消毒好幫手 噴的、抹的哪種效果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別再給我穿衣服了!家裡養寵物的民眾日益增加,不少狗爸爸、狗媽媽們愛犬心切,深怕狗寶貝在寒冷的冬天著涼,都會為狗狗們穿上保暖的衣裳;獸醫師提醒,只要替家中寵物穿了衣服,就得記得為牠們梳毛。獸醫師洪文男表示,天氣寒冷,不少人在祛寒保暖之際,也沒忘了要為家中狗寶貝穿上保暖的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網路上對冬天到底「易胖」還是「易瘦」形成了兩派說法,主張冬天容易發福的「易胖派」表示,由於冬天容易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像是暖身進補火鍋類等,很容易造成脂肪累積,再加上天冷動得少,民眾為了禦寒穿起厚重衣物,讓人放鬆了對脂肪的緊張感和警惕性,不自覺就易發福。而主張冬天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冬至將至,吃湯圓乃是國人習俗,對此,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在冬至前夕抽查各超市、傳統市場及知名芋圓店,檢查湯圓、芋圓、地瓜圓等食品中是否有添加過量防腐劑己二烯酸、苯甲酸及不可添加的去水醋酸;抽驗20件湯圓中,發現有4件食品不符合規定。該局已對業者罰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新北市的石碇,面積有25個永和那麼大,卻只有衛生所和一家牙科診所可以看病,醫療資源十分匱乏。為了改善醫療缺乏的困境,雙和醫院每週固定到石碇進行偏遠醫療,也在衛生所放置多功能生醫感測儀器,協助居民了解自己的健康;有一位王呂鳳阿嬤,就是這樣意外發現自己血壓高到190,趕緊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