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耳鳴,你的健康報警器在響……

在生活中,不少人有耳鳴的經歷:總感覺自己的耳朵裡出現時大時小的噪音,有時是“嗡嗡”的鳴叫聲,有時是“噝噝”的電流聲。耳鳴雖然常見,但人們對其的了解卻不多。同時也正因為常見,許多人不把耳鳴當回事。耳鼻喉科醫生提醒,年輕人出現耳鳴多提示有過勞或神經衰弱,中老年人的耳鳴多由年齡因素、高血壓或糖尿病引起,有時耳鳴或為腦中風前兆,要特別警惕!

年輕人耳鳴:

多提示有神經衰弱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龍孝斌主任醫師介紹,耳鳴是一種常見病,在耳鼻咽喉科就診病人中,耳鳴患者佔10%左右。耳鳴通常是指在無任何外界相應的聲源或電刺激時,耳內或頭部產生聲音的主觀感覺。因為是患者主觀感知到的聲音,因此耳鳴的聲音也千奇百怪,但大部分患者是聽到高頻、尖銳的鳴叫聲或電流聲。

龍孝斌介紹,耳鳴的成因複雜,目前還沒有具體定論。大部分年輕患者,都是因為長期睡眠情況不佳,神經衰弱,導致耳神經功能紊亂,從而誘發耳鳴。同時會伴有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易集中、失眠、食慾下降等症狀。龍孝斌表示,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緊張,很多年輕人壓力大,但又難以排解,“不易放下”,導致神經衰弱的高發。此外,頑固性耳鳴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多發於四五十歲、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對於神經衰弱引發的耳鳴,醫生會選擇活血化淤、神經營養藥進行治療。但龍孝斌特別提醒此類患者,良好的睡眠、規律的生活,做好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健康,對治療這類耳鳴大有幫助。

中老年人耳鳴:

多因高血壓、糖尿病引起

龍孝斌解釋,耳鳴實際上是一種紊亂的聽覺,患者聽覺神經功能紊亂,才聽到一些雜亂的聲音。高血壓、糖尿病等中老年常見慢性病,都有可能影響聽覺神經,導致耳鳴的發生。患高血壓病十年以上的老病號,可能導致耳神經動脈硬化,影響聽神經,伴發耳鳴。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全身神經末梢、血管病變,聽神經也因此受到影響,突發性耳聾的發病率也會上升。對於這類患者,醫生會先結合以往病史和其他指標,如血脂、尿酸、血糖等,查找出具體病因,進行病因治療。在積極控製本病的同時,就耳鳴情況採取專科用藥,治標也治本。

 

耳鳴,你的健康報警器在響……

耳鳴頻率同心跳一致:

提示中耳、內耳血管病變

除了神經衰弱和中老年慢性病導致的耳鳴外,龍孝斌提醒部分波動性耳鳴患者,如果耳鳴的頻率和心跳節律一致,即與脈搏跳動的頻率一致,則有可能提示中耳、內耳部位存在血管病變,比如血管瘤、血管畸形等病變。中耳炎、鼓膜穿孔等耳部疾病也有可能引起耳鳴,此時應該進行針對性治療,耳鳴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很多人不把耳鳴當一回事,但事實上,耳鳴也有可能是中風,即腦栓塞、腦出血等突發性疾病的前兆。據龍孝斌介紹,中風前夕,患者血壓波動大,內耳血液供應受限,會有部分患者產生耳鳴現象。雖然臨床上仍沒有辦法確切預防此類疾病的突然發作,但有以往病史的患者,若出現耳鳴現象,則要警惕中風、腦栓塞、腦出血的突然發生,應及時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Tips

預防,從生活中做起

龍孝斌提醒有耳鳴困擾的患者,耳鳴是耳鼻咽喉科的疑難雜症,臨床上有90%的病例無法確認具體的發病原因,也沒有特效治療手段。預防耳鳴,還是要從生活中做起,養成愛護耳朵的良好習慣。現代生活充斥著各類電子產品,雖然長時間使用手機對耳鳴是否有影響尚無確切定論,他仍建議,日常生活中少用耳機,打手機時間不宜過長,既減少輻射,也能保護耳朵。同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選擇合適的方式排解壓力,不要長期精神壓抑,則可有效避免、緩解耳鳴症狀的發生。

 

來源:羊城晚報

相關推薦

腸道中的淋巴球約占人體的70%,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中生長著數以兆計的細菌生態,因此,腸道可說是主宰人體健康最重要的指標。 然而,腸道卻也是人體最勞累的器官,它不僅負責消化食物,還兼具排毒及免疫器官的功能,人體抗體大多依賴腸道的免疫力。一旦壞菌入侵,腸道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發揮保衛的功能,所...

閱讀詳情 »

◎8大類順暢好食物 VS.健康腸道超級食譜 8大類順暢好食物 明星食材 1 高纖食物 糙米、燕麥、綠豆、番薯、竹筍、蘆筍、花椰菜、高麗菜、柿子、蒟蒻 2 寡醣食物 黃豆、牛蒡、洋蔥、香蕉、蜂蜜 3 維生素C食物 豌豆、青椒、番茄、木瓜、草莓、葡萄、奇異果、柑橘 4 鹼性食物 蓮藕、馬鈴薯、菠菜、海帶...

閱讀詳情 »

●樂活腸道按摩保健-舒緩腸胃不適,掃除身體毒素 有時用穴位指壓或按摩的方式,也可以緩解腸胃不適的症狀,尤其穴位指壓法隨時都可以做,且十分簡易方便。以下介紹的4種穴位指壓法,能夠幫助刺激腸胃,加速排除身體毒素。   足三里穴按摩法 幫助消化+改善腸胃不適 足三里穴位置: 足三里穴的位置位於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