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腋毛和私密處的毛為什麼會一直往外長?原來他和「求偶」有很大的關係,我看到快嚇死了...不能剃了吧?!

古往今來,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已久的生物之謎,特別是當今社會,人們都竭盡全力去剃掉它們,那為什麼它們還要長出來呢?到底陰毛和腋毛有什麼作用呢?它們只是大自然給人類開的玩笑?還是說其實它們擁有吉列公司的股權?

腋毛和私密處的毛為什麼會一直往外長?原來他和「求偶」有很大的關係,我看到快嚇死了...不能剃了吧?!

雖然仍未有確切答案,但已有大量的研究在試圖揭開“為什麼人們會開始擁有多毛的腋窩和陰部”這一謎題,其中有一個研究似乎有點兒道理。

有一種解釋說這些毛毛是為了減少摩擦。在這些敏感部位,如果皮膚之間總是相互摩擦,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甚至還說這些毛毛能提供緩衝來減少性病的發生,認為腋毛可以阻止皮疹和刺激。聽起來還蠻有邏輯,但還是有很多人抱怨非剃毛引起的腋窩刺激。而且性病這東西,跟腋窩這個小凹槽也沒什麼關係吧,至少在大部分情況下沒人這麼幹[我們(原文作者,下同)不帶任何歧視色彩]。

有人說陰毛是為了在愛愛中起到緩衝作用的,那該需要多少火熱的愛愛才會用得上這個永久性的緩衝裝置啊。如果這對你來說是個必需品,我們在此向你致敬。

也許這是大自然為了阻擋灰塵進入女性引道而設計的,但為什麼又不給男士裝一個保護尿道的裝置呢。有人認為至少對女性來說,生殖器毛髮跟鼻毛、眉毛、睫毛一樣都是用來擋灰塵的。

但有研究表明,陰毛和腋毛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找對象。證據是,這兩種毛跟頭上的那些不同,它們是在青春期才開始長的,在青春期,大汗腺開始活躍,開始分泌含有各種蛋白質的油性物質。不像其他汗腺通常遍布全身,這些大汗腺集中在腋下和陰部。而陰毛和腋毛通常在50歲左右就逐漸減少,這又是為另一個有力證據。

還有研究表明,這些毛毛是為了儲存“吸引伴侶信息素”的。最初這些分泌物是無味的,通過毛毛上的微生物的作用,增加了麝香味。你的潛在伴侶問到了這種味道,他的身體用該味道作為指示劑,告訴他你已經嗷嗷待哺了。

不管你有沒有發現,每個人都會釋放一種獨一無二​​的氣味,這要歸功於“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有研究曾讓女性聞不同男性剛穿過的T恤的腋窩處,反過來男生也這麼做,結果發現人們更喜歡跟自己MHC差異較大的人的味道。(事實上,聞到這些人的氣味甚至還會喚起性​​慾)。儘管研究還尚未定論,但有證據稱兩個MHC差異較大的人若是成功受孕,流產率會相對較低。這是基因多態性的緣故,基因差異越大,後代的患病率越低。這表明你的鼻子能夠分析大汗腺的分泌物,告訴你對方是否具有進化優勢。

小事實:

a.剃陰毛在歷史上不是什麼新鮮事,從古埃及時代到當今社會,剃陰毛之風起起伏伏風吹又生。例如在15世紀,出於衛生原因,女性剃陰毛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尤其是為了預防蝨子。想像一下當時用一把鋒利的小刀在刮呀刮......

b.人們在不斷練習著刮私密部位的毛髮,而到了19世紀,英國人把這件事又提升到另一高度。那時很流行剪下一點私密部位的毛送給愛人做禮物。男士們甚至把它們貼在帽子上。不用這種方式展示時,就會把它收藏起來。例如喬治四世在鼻煙盒裡收藏了許多情婦的私毛。蘇格蘭安德魯大學擁有著這個塞滿陰毛的鼻煙盒。

c.你知道麼,在你體表和體內的微生物細胞數大於你自身的細胞數,遠遠大於。單單是腸子上的微生物細胞數就比全身的總細胞數要大十倍。好好想想吧。

文章引用自煎蛋

相關推薦

洗澡(資料圖)資料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作者:黃小芳 洗澡,也叫沐浴。在中國,洗澡是一件大事,自古就有沐浴而朝,齋戒沐浴以祀上的說法。其實洗澡並不只是清潔身體,同時也是一種運動。唐代著作《天隱子》中的描述:“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節食調中,摩擦暢外者也...

閱讀詳情 »

  1.甘藍菜 甘藍菜又稱高麗菜,包心菜,捲心菜,台語叫玻璃菜,為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莖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現中華大地普遍栽培。按其形狀,可分為平、尖、圓頭三種。包心菜葉大而厚,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且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是一種天然防癌良藥。重要的甘藍菜有芽甘藍、無頭甘藍、結球甘藍、羽衣...

閱讀詳情 »

(1/5) 要想提高男性生育能力,就必須保證男性精液的充足營養物質,可以說食物就是提高男性生育能力的唯一法寶。1.鈣 在精子的運動、獲能、維持透明質酸酶的活性、受精等過程中,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如果男性體內缺鈣的話,就會使精子運動遲緩,精子頂體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因此男性在平時對於鈣質...

閱讀詳情 »

蜂蜜 蜂蜜中含有生殖腺內分泌素,具有明顯的能使性腺活躍的生物活性。而且,蜂糖極易被血液吸收,對精液的形成十分有益。蜂王漿中則含有天門冬氨酸這種“助性”物質,能促進發育,提高性功能、刺激生殖能力,同時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和改善造血功能。 常見食物富含催情秘方(圖片來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