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晚期轉移肝肺 他靠中醫溫腸化濁得救

腸癌晚期轉移肝肺 他靠中醫溫腸化濁得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多歲家住豐原的陳先生,去年健檢發現罹患大腸癌晚期,經過手術切除大部分病灶,追蹤檢查卻發現轉移肝臟、肺臟,醫院隨即安排一個療程的化療,然而腫瘤指數一直不降,但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整天臥床無法外出,在無法持續治療的困境下,經親友介紹轉而求助中醫師葉金隆,透過30多種抗癌中藥,搭配「溫腸化濁法」,不但癌指數明顯下降,體力、胃口也都慢慢恢復了。

腫瘤指數居高不下 身體孱弱無法治療

收治這名患者的中醫師葉金隆指出,病人去年1月得知罹患大腸癌第4期,經過手術、化療,腫瘤指數始終居高不下,CEA指數為33、 CA199指數達877,分別是正常人的5倍、26倍之多,做了12次化療,身體再也不堪負荷,面臨被迫放棄治療的困境,家人害怕癌症失控,選擇透過中醫穩定病情。

30種抗癌療藥+溫腸化濁法

治療癌症有40多年經驗的葉金隆中醫師,選用千金子、敗醬草、半邊蓮、正水沉香等30餘種抗癌解毒藥,組合成治療大腸癌的主要用藥,作用為弱化癌細胞、縮小腫瘤,再配合「溫腸化濁法」,以改善腸道環境、加速痊癒,這種療法對延長生存期和提高生活品質,有相當大的助益。陳先生經葉醫師治療一個月後,癌指數CEA就從33降到20,CA199也從877降到662,家人都感到非常欣慰。

中醫治療大腸癌 多年臨床經驗才能掌握

「腸道喜暖惡濕,中醫治療大腸癌有獨特的優勢。」擅長癌症臨床的葉金隆中醫師強調,中醫書上記載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很多,但多數只是紙上談兵,唯有實際臨床淬煉而來的方法才是最可靠的。他舉例,治療大腸癌不宜用清熱解毒法,腸道太過寒涼容易造成腸胃功能衰敗,而第4期或末期的患者則要避免用活血化瘀藥,以免造成腫瘤潰瘍出血。

中醫治癌有數千年的歷史,成果豐碩,療效明確。葉金隆醫師呼籲,與其在西醫放棄治療時才向中醫「求救」,不如早些讓中醫介入,增添一份關鍵力量,進一步延長生存期。若在進行西醫治療的同時也接受中醫治療,不僅能幫助治癌抗癌,又能保護五臟六腑,免受化療毒害,提高被抑制的白血球、血小板,而使化療能夠持續進行。 

避免腸癌復發 飲食起居要注意

綜藝大哥大豬哥亮2年前罹患大腸癌2期,拖到上個月才動完大腸癌末期手術,醫師只能保證延命1年。葉金隆中醫師認為,大腸癌患者飲食應避免寒涼生冷、纖維太粗的食物,以免擦傷腸道或刮傷腫瘤;若有便祕問題,排便不可過度用力,以免腹壓上升而壓迫腫瘤。他提醒,家人要多花時間陪伴病人,才能減輕心情鬱悶和情緒低落,對癌症康復有一定的幫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牙齒咬合不正勿輕忽!日本黑站前中央牙科院長田村繪里表示,民眾要注意牙齒的咬合,不論是天生的,或是因為年齡漸漸增長,還是因為蛀牙或牙周病必須拔牙,都會導致咬合不正。有大約四成的成年男性可能有咬合不正的問題,咬合不正同時也是肩膀僵硬和腰痛的原因,先去確認一下自己牙齒的咬合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彰化報導】150年前,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凡爾紹(Rudolph Virchow)發現了血栓形成3要件和其病理成因:(1)為血中成份異常,(2)是血管壁有改變,(3)為血流變化,時至今日這3項要素仍適用於今日的血栓臨床診斷。為了紀念該學者的偉大發現以及貢獻,國際血栓及止血學會將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天氣開始轉冷,即將邁入流感盛行的時節,政府也已開放施打流感疫苗來預防,但仍有人認為流感只是「比較嚴重的感冒」,事實是如此嗎?疾管署防疫醫師蘇韋如表示,流感跟感冒的病毒來源不同,流感症狀更為嚴重,且相較於一般感冒約2-3天的病程,需要1至2週才會康復,最重要的是,流感併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一通電話就搞定! APP調整助聽器模式好簡單助聽器種類選擇越來越多,像是人氣Youtuber禾卯雖有極重度聽損,但在助聽器幫助下,拍片、剪片都不是問題。有時不便外出,在手機APP上與助聽器服務據點視訊連線,就能調整助聽器音頻設定,還能在APP中預設不同的聽覺模式,按不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