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標靶治療訣竅 多點基因檢測延存活

腸癌標靶治療訣竅 多點基因檢測延存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傳出多位名人罹患直腸癌的消息,大腸癌的高發生率,必須受到更多的重視。新店耕莘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歐偉仁表示,大腸癌症狀多元,除常見的消化不良、腹瀉、便祕之外,也常有大便帶血、大便解不乾淨、貧血、體重減輕等症狀。早期大腸癌以手術切除為主,再依病情決定術後是否需要輔助性治療,早期大腸癌五年存活率約60~80%;而轉移性大腸癌通常無法單純以手術根除,必須配合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五年存活率下降到10%左右,因此必須及早發現以避免惡化。

歐偉仁說,一旦大腸癌的癌細胞轉移至其他器官時,治療大多會搭配標靶藥物,而選擇會影響到病患的存活時間。標靶治療屬於個人化醫療的一環,主要針對癌細胞的生長接受器,阻斷訊號傳遞,抑制癌細胞生長轉移;化學治療則是針對細胞分裂過程中的基因複製進行阻斷干擾,使正常細胞與癌細胞死亡,這是兩者最主要的不同。目前國內轉移性大腸癌的標靶藥物已有健保給付,歐偉仁醫師表示,以患者的基因檢測結果來選擇標靶藥物,是較佳的治療方式。

2014年8月國際著名期刊刺胳針(Lancet Oncology)所發表的研究指出,轉移性大腸癌病患若基因檢測確定為野生型,則第一線治療使用特定標靶藥物,其中位存活期可達近 29 個月;若改採「多點基因檢測」,將檢測位置增加到六個常見位置,而都沒有發生突變的話,則病患在使用特定標靶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可達到 33 個月左右,4個月的差距在臨床上還是有統計意義的。因此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來用藥的個人化醫療是大腸癌的治療趨勢。

歐偉仁強調,過去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當中有家族病史的不超過兩成,主要成因還是年齡與飲食生活習慣所致,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乃是良策。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動物性脂肪攝取過量、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糞便篩檢,遇有異常之檢驗報告,切不可諱疾忌醫,白白耽誤診治良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814

相關推薦

觀察謝欣穎Nikk Hsieh的Facebook和Instagram發現,這位看似很潮又反骨的女孩,其實也有注重養身健康的一面,不但時常分享運動流汗的美照,更有著喜愛下廚的居家性格。謝欣穎笑說:「因為之前長期拍戲,發現身體恢復的速度越來越慢,容易疲勞,睡個一個禮拜也睡不飽,才驚覺要開始從體內保養開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平均每日氣溫飆破32度以上,夏天旅遊旺季的時節到來,夏季是許多民眾安排旅行及海濱渡假的季節,此時若感冒纏身,可真是讓旅行大大扣分。甚至有年輕人認為夏天感冒很可笑!殊不知,其實夏天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而且感冒後常不易完全痊癒,而會老是乾咳咳不停。 中醫師李政育表示,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醫師我不想掉髮。」一名55歲中年男子,有長期抽菸的習慣,一天胸痛就醫檢查為肺癌二期,雖然手術切除腫瘤,但必須接受化療。他害怕傳統化療會掉髮,有失男性尊嚴,還需住院打針,想到治療過程如此痛苦,進而排斥治療。醫師建議他使用口服化療藥物,每個月只要到醫院一次,經過4次療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