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臉上毛孔變大怎麽辦 7個Tips解救 「孔慌族」

臉上毛孔變大怎麽辦 7個Tips解救 「孔慌族」
     原本細嫩潤滑的肌膚,往往會因為臉上毛孔變大而變得粗糙,進而就會產生更多的肌膚問題,很多愛美的女性都會想盡辦法去解決,使用各式各類的護膚產品,其實,想要收縮毛孔,首先要清楚了解7個關鍵點,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下面就來教妳解決臉上毛孔變大怎麽辦的問題吧!
汙物阻塞、不良的生活作息、吸油過度等等的原因都會導致臉上毛孔變大,這是非常讓人苦惱的事情,想要細致的肌膚,就要積極做好收縮毛孔的工作,可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臉上毛孔變大怎麽辦,下面就來分享七個關鍵點,讓妳遠離煩惱!
 

 污物阻塞、不良的生活作息、吸油過度等等的原因都會導致臉上毛孔變大,這是非常讓人苦惱的事情,想要細緻的肌膚,就要積極做好收縮毛孔的工作,可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臉上毛孔變大怎麼辦,下面就來分享七個關鍵點,讓你遠離煩惱!

  潔面要到位

  鼻翼的清潔一定要到位,但也要避免清潔過度,建議一天清潔2次比較理想。油性、混合性肌膚可以選擇啫喱狀潔面產品,在鼻翼部位可以畫圈的方式輕柔按摩加以清潔,或是先用中性的洗面乳輕輕洗一次全臉,再在鼻翼部位用控油型潔面產品再洗一次。每週用1--2次清潔面膜,最好選用以泥膏型的清潔面膜,特別是在鼻翼,進行深入清潔,清除污垢,縮小毛孔。 潔面方面注意選擇帶有油性成分的清潔產品,以油融油,將污垢和多餘的油脂融化洗掉,防止毛孔堵塞。借助手的溫度,再以熱毛巾敷臉,最後用水洗淨。

  控油要做好

  溫和潔面後,可以採用緊膚水排出毛囊口的皮脂,或利用控油產品對鼻翼進行進一步控油,方法是:用緊膚水浸濕一小塊兒化妝棉,然後輕輕地塗抹在已潔淨的面部及頸部,可以防止皮膚出油過多、毛孔變得粗大,再用油脂含量在1%以下的控油產品由外向內塗抹在臉部,可加強去油效果。

 

  補水不可忽視

  控油並非將油脂全部去除,而應讓正常肌膚的油脂和水分分泌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如果只做控油,而忽視補水,反而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肌膚乾燥缺水就會引發毛孔問題,因此要選擇清爽型的保濕爽膚水或化妝水,這樣肌膚比較容易吸收其中的水分,最好借助化妝棉來塗抹。

  做好保濕工作

  毛孔粗大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肌膚缺水造成的,當肌膚缺水時,皮膚就會分泌較多的油脂,引起細毛孔堵塞,從而導致毛孔越來越大。所以一定要做好肌膚的保濕工作,讓肌膚每天都喝飽水,這樣你的毛孔自然而然也會小很多。

  定期做清潔面膜

  油性肌膚應每週2~3次給肌膚做蒸臉+清潔面膜,以疏通毛孔,清理油脂。混合性肌膚,可每週做1~2次。乾性肌膚,可以每兩週做一次。清潔敷臉是要借助「悶」的力道,軟化毛孔口半固化的皮脂,目標是疏通皮脂代謝的油管,讓毛孔維持乾淨。

  堅持運動

  通過運動也是給毛孔排毒的一個非常簡單健康有效的方式。在運動的過程中,血液循環會加快,肌膚新陳代謝也會加速,身體的排汗使得堵塞在毛孔內的污垢也跟著一起排出,讓毛孔得到自由的呼吸,所以,運動也是護膚的一種方式。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首先要調理自己的飲食,少吃油性食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抽菸,少喝酒。保持肌膚的清涼,不要在太陽下暴曬,主要還是內分泌的問題,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對皮膚造成不良的影響,應儘量戒除。而且除非工作需要,儘量少面對電腦。研究表明,長時間對著電腦,會讓皮膚毛孔擴張,而顯示屏吸附的粉塵會粘在臉上,造成毛孔堵塞。每次用完電腦後都要記得洗洗臉,洗去那些附著在臉上的粉塵顆粒。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不只新冠肺炎會引起肺部纖維化症狀,硬皮病患者更應留意肺功能問題!一名65歲林先生發病時全身水腫,以為是腎臟疾病,13年前確診為硬皮病,未料治療第7年時,突感身體不適,爬樓梯異常呼吸困難,前往醫院檢查發現下肺葉已纖維化。所幸目前有最新抗肺纖維化藥物,能延緩疾病惡化,積極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臨床上,一名70多歲阿婆,被診斷無法治癒的肺腺癌晚期,已發生骨轉移,考量患者年紀,醫師以第一代EGFR標靶藥物治療,6個月後,電腦斷層上只剩肺部微小病兆,治療至今5年也不再變化,目前已逾80歲,仍可繼續下田。診治該病患的成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曾堯麟呼籲,晚期患者別絕望,肺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國大陸北京突然暴增新冠感染者病例,今(17)日通報再新增31例感染者,並且連續數日2位數病例成長,大陸衛生單位懷疑進口鮭魚疑似攜帶病毒,導致當地批發市場成病源。對此,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認為,鮭魚帶病機會非常小,當地人潮應該才是主因。另外,指揮中心針對台灣確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食藥署今(17)日公告,所有含有fenspirede成分藥品,全面取消藥品許可證。統計國內有1款原料藥與11款處方藥,禁止輸入、製造、批發、陳列調劑等,廠商必須立刻回收醫院、診所、藥房庫存,限期1個月。 食藥署簡任技正黃琴喨表示,去(2019)年2月歐洲公布禁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