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行車知識----冬天騎單車自我保養

自行車知識----冬天騎單車自我保養

騎單車已經成為現代休閒的新風潮,也是平日環保的代歩工具,騎單車更兼具了休閒、運動及達到健康的好處。冬天到了,人體的生理情況隨著氣候溫度的下降而變化,在戶外騎單車活動,也需要注意身體的保健,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及休閒的樂趣,以下就淺談一些冬天的自我保養方式。 

 

第一、   注意身體的保暖

衣服,例如裡層穿排汗衣,外頭穿透氣外套,並視個人需要增減。如果休息時衣服濕了,要趕緊更換,避免著涼。騎車時穿著太多太厚的衣服並不適合,除了活動不方便,有時候也會因運動流汗或太熱而感到不舒服。另外戴帽子、口罩及手套也能提供頭臉部及手部的保暖,冬天騎單車最好穿著運動鞋、車鞋,不要穿著拖鞋、涼鞋,除了保暖也保護足部部要受到傷害。

 

第二、   騎車前做好暖身運動

冬天時人體的肌肉關節會比較僵硬不靈活,騎單車前應做好暖身運動,可減少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及可能的運動傷害。有些人有腰背酸痛或膝關節炎的問題,在冬天會特別不舒服,暖身運動可以減輕這些症狀。暖身運動的目的不只是伸展身體的各個肌肉、關節和韌帶,也能逐漸增加並調節心肺的負擔,來適應較激烈的活動。在寒冷的天氣裡,尤其平常較少運動的人,一定要先做好暖身運動。暖身運動包括了四肢和頸背關節的旋轉活動及伸展運動,最好能活動到慢慢感覺身體暖和了,才能開始騎車。

 

第三、   注意肌膚保養

冬天皮膚容易乾燥並造成皮膚癢,所以冬天在戶外活動時,要注意肌膚保養。騎單車前可在斯四肢伸部及臉部擦上乳液,防止皮膚乾燥,但切勿塗抹過後或油性的保樣品,這樣騎車運動時才不會阻擋汗液的排出。當然皮膚如果一直發養或有冬季濕疹的變化,還是要求治於皮膚科醫師。

 

第四、   避免急性疾病的發生

雖然一般以運動或休閒的方式騎乘自行車,並不是很激烈的運動,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冬天還是要特別注意運動可能誘發的心肌缺血或血壓突然上升太厲害,導致心臟病或腦中風的發作,所以有相關病史的民眾除了要按時服藥外,還要有充足睡眠、適當的保暖、足夠的暖身與愉快的心情,才能避免急性疾病的發生。

 

第五、   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冬天騎車感覺較不會出汗,但是實際上還是有汗水排出,所以一樣要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這樣能減少運動後的疲勞,有助於恢復體力。冬天喝水以溫水為佳,當然在寒冷的天氣裡,也要攝取適當的熱量及碳水化合物,有充足的精神和體力才能享受騎單車的樂趣。

 

第六、   護具保暖又安全

騎自行車除了是現代流行的休閒活動,其騎乘安全也逐漸被大家重視,像是安全帽、手套及護肘護膝等護具,除了能提供保暖外,也能讓安全更有保障,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危險的騎乘行為,以維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騎單車是很好的休閒運動,也是目前很流行的環保休閒方式,不論男女或老幼都很適合,當然他也是交通工具,同樣要注意行的安全。以上簡單談到冬天其單車的自我保養,希望喜愛騎單車的車友在享受踩踏樂趣的同時,能保有更健康的身體並避免傷害。

 

 

資料來源:單車誌

作者:詹政融/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醫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面對美味可口的外食,往往讓糖尿病患禁不起誘惑,但若口不擇食,恐導致病情難以控制,出現嚴重併發症風險大增。糖尿病患該如何吃外食呢?營養師建議,最好遵循低糖、低鹽、低熱量,以及高纖的「三低一高原則」,並做好食物替換,如吃了地瓜、芋頭,飯食麵食就要少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數據顯示,每6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在國內,糖尿病高居國人第4大死因,去年共造成9438人死亡,平均每小時就有1人去世。醫師指出,每2名糖尿病患,就有1人不自知;若疏於控制病情,容易引起嚴重併發症,如心臟病、中風、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建議做好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61歲的陳先生,連續2個月以上出現間歇性無痛血尿,且因血塊影響尿滯留,因而緊急到急診插尿管治療。院方進一步檢查,竟發現他左側腎臟長出約13公分巨大腫瘤,病理報告顯示為第三期腎細胞癌,之後經過手術切除,患者已順利出院,且恢復狀況良好。收治這名陳先生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正在減肥的民眾都不吃麵和飯,只敢吃肉配菜,認為澱粉下肚後,會使減重之路更漫長;營養師指出,澱粉是提供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絕對不能不吃,建議攝取低GI值的澱粉,如糙米、玉米、豆類,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胰島素分泌,更能幫助減重。營養師陳韻帆表示,人體的胰島素扮演重要角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