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由於受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和遺傳等因素影響,癌症高發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約8550人中招,每分鐘就有近6人被診斷為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是對抗癌症的最佳手段,但我們有必要提前知道,癌細胞最喜歡找哪類人。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長期大量吸煙的人;長期接觸油煙的人。吸煙是誘發肺癌的罪魁禍首。統計表明,10個死於肺癌的患者中,有9個是煙民。專家指出,每天吸煙20支以上,連續超過20年,最易誘發肺癌。經常被迫吸二手煙的人,患癌機率也相對較高。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研究發現,中青年女性長期接觸高溫油煙,會使其患肺癌的危險增加2~3倍。上海另一項長達5年的調查顯示,常在路邊吃煎、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是其他人的3倍。建議:煙民戒菸,公共場所全面禁煙。45歲以上有吸煙史的人每年做1次防癌體檢。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說,為減少廚房油煙傷害,要少做高溫煎炸食物,從事廚藝30年以上的中老年婦女要重視定期體檢。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胃癌

有胃潰瘍還愛吃剩飯剩菜的人;酗酒的人;愛吃醃製食品的人。胃潰瘍等慢性胃病患者得胃癌的機率比其他人高。本就有這些疾病的人如果還總吃剩飯剩菜,其中潛在的細菌可能誘發胃癌。酗酒者也應警惕,因為酒對身體的傷害是全面的。北京腫瘤醫院沈琳教授表示,喜吃高鹽飲食、醃製食品,特別是沒醃透的食品的人,胃癌患病率相對較高。建議:多吃綠、黃色蔬菜;少吃鹹、醃、乾硬、發黴的食物;限酒;40歲以上的男性、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病史,且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應定期查體。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食管癌 

愛吃燙的人;吃飯過快的人。長期吃得過快、過燙或飲酒,都可能反复灼傷或損傷食管黏膜,使其長期處於修復狀態,從而產生癌變。有統計資料顯示,在食管癌患者中,平時喜好熱食熱飲者佔90%以上。建議:直系親屬中有食管癌患者的人,要定期體檢;平時盡量避免吃得過快、過粗,食物溫度最好在40攝氏度以下。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肝癌 

吃肉過多的人;久坐不動的人。腸癌與糖尿病、高血壓等有著近似的基因發病機制。反映到生活方式上,主要是常年吃肉過多、缺少膳食纖維攝入;久坐少動、不按時排便等。肥胖者更易中招。建議:少吃多動。少吃油炸、煎炸、醃製食品,每週吃紅肉不超過1斤;適量增加運動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乳腺癌 

40歲以上未孕未哺乳的人;常吃避孕藥的人。在女性高發癌症中,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為第一。誘髮乳腺癌的原因主要有晚婚晚育、頻繁吃避孕藥、大量接觸有類雌激素作用的化學品(如化妝品等)、精神壓力大等。建議:女性應多吃素食;最好哺乳到孩子6個月大;有乳癌家族史、40歲以上未孕、超重的女性每年應做1次體檢和早期乳腺癌篩查。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甲狀腺癌

接受放射線過多的人;攝入碘過多的人。甲狀腺癌的誘因目前不明,但甲狀腺對放射環境敏感,如醫療檢查時的放射線,自然界的放射線等。此外,碘攝入過量也會有影響。建議:要有防護意識,盡量少接觸輻射大的物品;女性、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沿海地區居民等甲狀腺癌高發人群,每年至少 ​​體檢1次。

花2分鐘看看此文千萬不要做〝癌症候選人〞!

宮頸癌 

性生活混亂的人。中國目前每年新發宮頸癌病例有10萬人,佔全球病例的1/5。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它的最大病因。在生活方式上,過早開始性生活,多個性伴侶等性生活較混亂的人屬於高發人群。建議: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宮頸癌疫苗,有慢性宮頸疾病者要積極治療。生活上則要防止不潔性行為。 

引用來源:新唐人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9例本土個案及47例境外移入,其中3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9例本土個案有3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至60多歲。依照縣市分別,桃園共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體內產生「慢性發炎」症狀,要當心老化、肥胖甚至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哈佛大學醫學院指出,慢性發炎症狀是現代人面臨最普遍的健康風險,與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與認知功能下降有關。該如何減少體內「慢性發炎」問題?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營養部主任Kathy McManus表示,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學迎新活動那天,雯雯為自己好好打扮一番,心想著:「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要好好的表現。」當踏入活動會場的那一瞬間,雯雯卻感到自己的心跳越來越快,她強忍住了這樣的不舒服,但來自周遭陌生的視線,讓她越來越不自在,漸漸地,呼吸開始變得急促,此時環境的人聲、音樂聲似乎快把雯雯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人生中有多少個決擇讓你痛苦難下!是該放棄,還是堅持,要怎麼判斷?何時是做出決定的最佳時機點?堅持不一定是美德,但放棄絕對需要智慧,更是扭轉敗局、重新出發的勇氣!持有美國註冊公認會計師執照後,又轉戰專精經營顧問的日本作者午堂登紀雄在《努力有底線,不拚更能贏:「對的放棄」徹底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