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誘發周邊血管疾病 嚴重恐截肢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動脈硬化促使血管狹窄會造成周邊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洗腎、缺血性心臟病,甚至吸菸等民眾都屬於高危險族群;醫師指出,周邊血管疾病多好發於下肢血管,病況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尤其是老年人發生率高,應小心防範。

在台灣,周邊血管疾病發生率約為12%至14%,但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卻高達20%以上。臨床上,1名52歲糖尿病患者,突然感覺下肢冰冷且疼痛,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左腿膝蓋下的血管完全阻塞,出現嚴重的周邊血管疾病,緊急透過介入性氣球擴張術治療後,才順利恢復健康,遠離截肢的命運。

嘉義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黃英和指出,,周邊血管疾病多好發於下肢血管,初期都無任何明顯徵兆,等到症狀演變成腳麻、肢體冰冷、腳毛脫落等現象,通常都屬於較嚴重的症狀,萬一未緊急治療,甚至需要截肢。

目前除了使用藥物治療,還有利用導管介入性氣球擴張術的新技術,除非血管阻塞過於嚴重,則需考慮採以外科血管繞道手術治療;黃英和提醒,高危險族群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等,幫助腿步增加血液循環,才能有效遠離疾病纏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1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到2021年,口罩成為防疫的日常必需品,也因此許多人選擇在這個時機,開始選擇踏入醫美保養的行列,進行五官的微調與肌膚的修復。醫美診所沈若蘭院長表示,詢問醫美療程的年齡層變廣,過去不曾進入醫美保養的民眾,因為有了口罩的掩護以及居家工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BNT疫苗將優先提供給學生族群,為此,指揮中心也規劃了由學校協助造冊接種的施打措施。面對校園BNT疫苗開打在即,引發全台網友關注。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周內「BNT」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人口結構正逐年老化,而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也伴隨著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而逐年增加。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和一般骨折的治療大為不同,老年患者常合併有慢性疾病,使用多種藥物,加上骨質密度及肌肉力量的不足,手術後無法早期復健活動,因此伴隨著較高的術後合併症及死亡率。根據我國的統計顯示,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台灣疫情逐漸受控又逢中秋假期,大家生活慢慢回歸正常的同時,這段時間因為防疫宅在家的你,不管是線上上課還是WFH,很有可能早已習慣過著一邊做事一邊吃零食,整天抱著電腦或手機,最大運動量就是走路距離從房間到洗手間,長久堅持養身瘦身完全歸零。若是不想要見到哈哈鏡中的自己,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