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這篇重要!美國醫學研究:雙腳透露的十個疾病信號!暗示你重病即將來襲!(請分享)

警惕!雙腳透露的十個疾病信號暗示你重病來襲

這篇重要!美國醫學研究:雙腳透露的十個疾病信號!暗示你重病即將來襲!(請分享)

踩在最底下的雙腳,最容易被我們忽視。事實上,關注雙腳的細微改變,可以及時發現身體的健康問題,甚至挽救生命。日前,美國《預防》雜志對雙腳中透露出來的健康秘密進行了介紹。

雙腳和腳趾無毛:

嚴重的循環障礙。美國加州足病醫學會主席卡羅林·麥克倫表示,“雙腳是受神經功能影響的首要部位,因爲它們位于心髒和脊柱的最遠端。”腳趾上的毛發突然變禿,可能說明肢體末梢沒有獲得充足的血液,應當要求醫生進一步檢查,及早發現心髒等重要器官的問題。

足部經常抽筋:

脫水和營養缺乏。脫水通常會導致肌肉痙攣,此外,缺乏鉀、鎂和鈣元素等營養元素也會導致痙攣。

爲了緩解抽筋,可以把雙腳泡在溫水裏做足浴,並向鼻子的方向拉伸腳趾。如果抽筋還未能得到緩解,就需要找醫生做檢測,以排除循環功能障礙或神經損傷。

傷口難以愈合:

糖尿病或皮膚癌。頑固的潰瘍是糖尿病的預警信號,這是由于足部神經受損所致。此外,麥克倫博士認爲傷口難以愈合也有可能是皮膚癌的征兆。黑色素瘤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包括腳趾之間,所以檢查皮膚時不要漏過雙腳。

足部總是感覺發涼:

甲狀腺機能減退。40歲以上的人要格外當心這種疾病。該病還會造成脫發、疲勞、不明原因的體重增加和抑郁等,做個血液測試就能得到確診。

突然間大腳趾增大:

痛風或其他炎症性疾病。麥克倫博士說:“關節上突然發作的紅腫熱痛需要及時就醫。”典型的原因包括痛風、關節炎、感染或外傷。

麻木:

周圍神經病變或神經萎縮。麻木多與神經病變有關,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是化療副作用。如果你長了神經瘤,或只有一只腳出現麻木感,這可能是由于足部、腳踝或後背的神經萎縮所引起的。短暫發麻也可能是鞋子太緊造成的。

腳趾囊腫:

遺傳性缺陷。腳趾囊腫實際上是腳部結構存在缺陷所引起的,是遺傳因素所決定的;穿了不合適的鞋子也會加重症狀。該病只能通過外科手術加以矯正。

跟痛症:

足底筋膜炎。它是指在起床或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腳後跟的底部出現劇烈疼痛。穿太緊、太舊的鞋子、人字拖等都會加重症狀。建議患者對足部進行放松和伸展性練習,穿舒適的鞋子。

脫皮發癢:

真菌感染。在公共場合不注意對足部的保護(如隨意穿別人的拖鞋)很容易感染上足癬。一般可通過局部塗抹抗真菌藥治療,白天盡可能保持雙腳涼爽幹燥。

腳趾甲發黃:

真菌感染或修腳過度。經常使用指甲油會造成這種現象;但如果伴隨著腳趾甲發脆或剝落,則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大醫院不告訴你的祕密:

老中醫告你『紅棗五大神奇功效』!

怎樣吃營養翻倍!(請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39641

相關推薦

國內爆出Delta變異株群聚,但考選部宣布,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照常舉辦,引發考生不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因牽涉到醫療人力問題,在防疫維持得住的情況下,建議盡量不要取消考試。考試院考選部表示,各醫療體系迫切需要新血投入,因此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將如期舉行,但只規...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在會上公布,國內新增88例本土病例、9名個案死亡。確診個案中,新北41例、台北33例、屏東1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88例本土病例(其中2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4...

閱讀詳情 »

國內本土COVID-19疫情嚴峻,印度Delta病毒在屏東造成群聚感染。藝人賈永婕今天上午搭高鐵南下高雄轉車往屏東,要把自己手邊8組的電動過濾式呼吸防護具(PAPR)和800套防護衣,送到屏東4間醫院。她下午將PAPR等物資送到安泰醫院,並向院方「借」一台HNFC機器,要緊急送到部立醫院。醫護人員感...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88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9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確診數仍然在「2位數」,新增4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指揮中心統計,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