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後快喝水趕走痛風

運動好處多,但運動流汗後記得要快喝水,否則發作尿結石、痛風的危險將大增。 

一項研究顯示,大量流汗無助排泄尿酸,所以劇烈運動飆汗後,體內尿酸濃度會上升,若未補充足量水分,長此以往,高尿酸產物如痛風及結石便可能「上身」。 

不少運動員有痛風毛病,據調查,日本職棒球員罹患痛風的比率,竟是一般民眾的10倍,而我國也有許多職棒人痛風,例如鯨隊總教練徐生明,及象隊強打蔡豐安、教練吳思賢。 

運動員罹患痛病比率之高,引起學界研究興趣,經調查發現,運動員喝水習慣不好,也許是引發痛風病情的關鍵。 

該研究由陽明大學公衛所博士黃建財進行,他表示,當初曾和徐生明訪談,徐說球員在練習期間,不管有多渴,都不太敢喝水,因為怕水喝多了腹脹影響表現,也怕喝水反而流更多汗,所以他們都是操完了才一口氣灌水,於是啟發他針對流汗和尿酸濃度的關聯性,做進一步分析。 

為明瞭流汗是否可減低血液中尿酸濃度,該研究先測定汗液中尿酸的濃度。研究收集16名男性密集運動1小時後的汗液,結果顯示,汗液尿酸濃度僅占血清尿酸濃度的6.3%,表示想藉流汗來降低血清尿酸濃度,是行不 通的。 

該研究另徵募13名打羽球的男性,讓他們在7天內有計畫的運動、休息,結果顯示,13人在有運動的第4天,其平均血清尿酸濃度顯著上升,比沒運動的第2天增加了18.2%。 

根據以上結果推論,引起大量流汗的運動,會導致尿液尿酸排泄減少,並使血清尿酸濃度增加,進而提高罹患高尿酸血症的機會。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延燒台灣社區,全國進入3級警戒,不少公司改採居家辦公,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則宣布停止到校上課延長,減少群聚;本土疫情嚴峻,民眾都努力在家防疫並期盼能趕快接受疫苗施打,然而,也有家長疑惑,台灣兒童、青少年會有新冠疫苗可打嗎? 康聯生醫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配合政府新冠肺炎防疫政策,在全國三級警戒的情形下,失智症病人必須暫停參加日間照護活動,也無法前往失智據點,必須盡量減少外出。生活型態的改變,對於病人與家屬都是很大的挑戰。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程郁文醫師整理一些在疫情當中維持失智症病人與照顧家屬健康的小撇步,協助大家平安走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15)日AZ疫苗大規模接種,許多接種站外早上7、8點就有人排隊等候,幾乎都是銀髮族,有些拿柺杖,有人則坐在輪椅上,不過,最近LINE群組流傳「擔心血栓問題,要老人別去打AZ疫苗」等訊息,指揮中心澄清,疫苗預防的效益遠大於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老年人應該儘速接種。 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