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避免削骨風險 四大關鍵

避免削骨風險 四大關鍵

(醫美時尚​No.124)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 邱浚彥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臉型是每個人的「門面」,在面相學中,不同的臉部特徵也容易給人不同的印象,許多愛美人士為了追求端正完美的臉型,選擇削骨手術來改造自己,但一聽見「削骨」,總會讓人覺得是極具風險而不安全的,究竟該如何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呢?讓顏面整形醫師邱浚彥為你解惑!

想改善臉型 削骨磨骨手術最有效

顴骨佔有臉部1/3的比例,在整體臉部輪廓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高度適中、不過份突出的顴骨,笑起來才能自然帶起圓潤的雙頰,不僅在視覺上看起來飽滿漂亮,也能給人親切、溫和的印象。只是,有些人因為下顎骨骨架突出、咀嚼肌肥厚,形成國字臉、大餅臉,就容易給人一種剛硬而不夠柔美的感覺。邱浚彥醫師指出,這種臉型除了部分是先天遺傳,後天因素也可能有影響,例如長時間的夜間磨牙,就容易導致咀嚼肌肥大、下顎骨角骨質增生,使下顎骨角突出,造成臉型過於方正,讓人不勝其擾。

「改善臉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口腔內的削骨磨骨手術!」邱浚彥醫師指出,臉型雕塑手術主要適用於下顎角削骨、顴骨削骨,只需動刀一次,就能同時調整下顎角、下巴、顴骨等三個部位,藉以改善臉部稜稜角角的問題。這類手術均從口腔內部進行,使其角度變得平滑,即可讓大臉變精緻小臉、國字臉變成瓜子臉,成功打造外觀無疤痕而具黃金比例的完美臉型。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削骨手術既順利又安全呢?邱醫師提出以下四大關鍵,提供讀者參考。

〈一〉借助電腦模擬及3D列印技術,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

進行任何手術前,消費者和醫師都必須做好充分的諮詢、評估及溝通,不僅消費者應將理想中的臉型詳細告訴醫師,醫師也必須徹底分析消費者的臉部骨骼構造,以X光檢測及3D電腦斷層掃描來製作精準的3D列印臉部骨頭模型,做到精準的模擬預測,同時詳細解說手術步驟、麻醉注意事項及所需復原時間,才能讓雙方掌握足夠資訊,做好萬全準備。

避免削骨風險 四大關鍵

〈二〉術前詳細體檢,確認身體狀況

接受削骨手術前,消費者必須先做口腔檢查,確定口內沒有發炎狀況及任何潰瘍、牙周病等口腔感染問題,並接受血液檢驗等常規健康檢查,讓醫師掌握消費者是否有心臟、肺部、貧血等相關病史,以及平時固定服用何種藥物。此外,包含術前必須禁菸、禁酒,術前8小時開始禁食、禁水等,都是接受削骨手術前必須留意的重要細節。

〈三〉麻醉醫師在場,保障手術安全

許多整形診所為了節省經費,不僅未設有完善的麻醉相關設備,更沒有固定合作的麻醉專科醫師,這些都間接犧牲了消費者的權益。邱醫師強調,只要是麻醉手術就有一定風險,消費者必須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參與手術,才能真正保障自身安全。

〈四〉術後完善照護,加快復元速度

邱醫師表示,由於削骨磨骨手術是經口內經行,因此出血情況輕微,傷口照護也容易,口腔內的傷口則因為使用可吸收式的肉線縫合,因此無需拆線,術後僅需要保持口腔清潔、充分休息、配合冰熱敷,並戴上彈性繃帶加壓來減少傷口腫脹,就能加快復原的速度。至於腫脹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邱醫師指出,每種削骨的恢復期都不相同,一般顴骨削骨約需1~2週即可消腫80%,下顎角削骨需要一個月,而下巴削骨的消腫速度則介於前兩者之間。

接受削骨手術後,飲食方面需要留意,一開始建議食用流質食物,兩週後可恢復正常飲食。

削骨難度高 慎選診所醫師最重要

邱醫生同時提醒,削骨磨骨畢竟屬於複雜且難度高的外科手術,仍具有一定風險,尤其凝血功能異常、傷口癒合能力不佳的消費者,都應由醫師詳細評估後,再考慮是否接受動刀。此外,包含神經拉扯而使臉部感覺麻木、表情不自然,或是損傷血管帶來的血腫等,均是常見的術後副作用,但只要術後照護良好,都能逐漸獲得改善。

想要雕塑完美臉型,為臉部帶來一場戲劇化的變美旅程嗎?選擇經驗豐富、口碑良好、設備充足的合格診所,和醫師做好妥善的術前諮詢及溝通,並要求由專業麻醉科醫師進行麻醉,術後則聽從醫師及護理人員建議,加強傷口照護,才是愛美人士的明智之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每逢夏季泌尿科門診,腎結石求診患者明顯增加四-五成,主因多為夏天氣溫高、流汗多、尿量少,針對腎結石治療,過去治療方式以開刀取出、經皮腎穿刺手術、體外震波碎石手術、硬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等為主,如今腎結石已邁入精準治療的無傷口時代,有別以往傳統器械,目前已發展使用「吸石清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提升國人用藥安全,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財團法人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與台灣拜耳合辦的「藥你安全.藥你留影短影徵件賽」,廣獲國內醫事人員及醫藥衛生科系師生熱烈響應。於頒獎典禮中,特別邀請來自政府合作單位、醫院、病友組織與藥廠等不同領域的專家們,交流分享在用藥方面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藝人黃瑜嫻(小嫻)自接拍連續劇女兵日記後,人氣也隨著節目的高收視率水漲船高。不過要在炎夏酷暑中拍這檔軍戲,可說是吃盡苦頭。小嫻坦承為戲剃頭事小,但因拍戲需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在紫外線強烈照射下,皮膚曬黑算客氣,嚴重的是臉上的斑點毫不客氣的全冒出來,甚至經常性呈現泛紅、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42歲的詹先生,20歲時出現下背疼痛、髖關節以及大腿骨頭不適、早晨起床身體僵硬等情況,症狀持續近5年,卻ㄧ直被誤診為肌腱發炎,因症狀始終沒有改善,直到至風濕免疫科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但其脊椎已有輕微沾黏、變形;透過傳統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住病情,原本身高180公分的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