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酒精害人不淺! 不喝還會手抖、心悸

酒精害人不淺! 不喝還會手抖 心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0多歲的陳先生在金門當兵時,就常與同袍喝酒,酒量漸增,近二十年來天天喝酒,每天的量至少是半瓶米酒,曾短暫停酒數天,就會出現失眠、手抖、心悸、冒冷汗,情緒焦慮煩躁,目前已有輕微肝硬化。

超越傳統習慣的飲酒就是有酒癮

怎樣的喝酒才算是病態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為酒癮所下的定義是超越傳統習慣及吃飯時的飲酒、或社會上一般飲酒習慣的任何飲酒形態即屬酒癮;不論個人的遺傳體質、後天的生理病理因素、新陳代謝與其他因素,凡是因為飲酒而導致個人健康和社會關係上的障礙者,都可稱之為酒癮。

飲酒問題可分成三大類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唐心北指出,飲酒所造成的問題,可概分為三大類,即攸關身體健康之「醫療問題」、「心理行為問題」、以及所引發之「社會問題」。酒精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遍及全身各器官系統,以消化道、神經系統為主,其次有心臟血管及新陳代謝等,可造就300種以上的疾病、病況或病程。

臺灣酒癮40年來成長150倍

臺灣在1940年代所作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飲酒問題的案例很少,當時臺灣酒癮終生盛行率只有0.01%;然而幾十年來,迅速的工業化、都市化與現代化,經濟社會繁榮帶來了社會的重大變遷,使國人飲酒的機會大增,1984年的調查發現,臺灣酒癮終生盛行率成為1.50%,成長150倍。

青少年和女性酗酒率已上升

近30年來,臺灣開放菸、酒的進口,飲酒人口一直在急遽增加中,根據1993年的調查發現,國內漢民族成年人口過度飲酒的盛行率有3.4~8.0%,已成癮之酗酒者則有1.2~1.8%;而原住民的酒癮終生盛行率約為漢民族的10倍,過度飲酒與酗酒者分別為8.1~14.2%及6.4%~11.4%,且似有遞增的趨勢。更可怕的是青少年和女性的酗酒率也已直線上升。而近年來開放民間製酒,更加促使酒精的消耗量大幅提昇,也形成醫療與社會上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6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威脅,各國紛紛祭出政策以對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陽明大學防疫中心在2020年7月30日與31日,共同舉辦「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協辦單位包含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膳食纖維好處多多,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含量最多嗎?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如以同樣重量作比較,黃仁黑豆、帶莢毛豆可說是膳食纖維之王,至於水果,則以芭樂、百香果含量最為豐富。 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位年齡分別為64歲及56歲的楊姓姐妹,皆無抽菸習慣。日前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結果呈現2人在肺部皆有異常影像,分別是左上肺葉有1處約1.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及左下肺葉處有1處約1.3公分紮實結節,後續由臨床專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國內疫情已趨穩定,出境需求漸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驗量能也隨著提升,自1月至今已完成逾4500件新冠病毒檢體檢測。高醫檢驗醫學部醫師陳昭儒表示,經由多重把關及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由原先63.1%大幅降至12%,避免發出偽陽性報告的可能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