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姿勢不良 小心下背痛纏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網路多元化的普及,現今宅經濟讓人多數時間待在電腦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孟超指出,長時間久站或使用電腦久坐、以及過度使用智慧型手機造成姿勢不良,最後都很可能引起下背疼痛。

「下背痛」為新興的職業病,與脊椎退化、姿勢不良及工作型態息息相關,若先前做過脊椎手術之患者,下背痛復發的機率也相對提高。陳孟超進一步指出,國人一生中有8成機率患有下背疼痛的症狀,一般下背痛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若持續治療長達3個月,疼痛卻未改善,恐為慢性下背痛,需進一步觀察及治療。

陳孟超表示,一名六旬婦人由於長期久站引發下背痛,每到夜晚總是痛到無法入睡,經檢查發現為腰椎狹窄造成神經壓迫併慢性下背痛,需動手術才能緩解疼痛,但婦人害怕開刀,不願接受治療,醫師建議婦人選擇新型的微創治療,不用動刀即可減輕身體疼痛,婦人術後疼痛指數也已由8分降低至2分。

目前慢性下背痛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及手術治療,許多患者對於藥物治療已產生抗藥性或害怕副作用,且因害怕動刀而對治療卻步。陳孟超進一步表示,上述婦人進行微創性的硬脊膜外沾黏分離術,將高濃度食鹽水及消炎藥物,利用一可彎式能配合內視鏡專利導管,導進脊椎硬脊膜外空間,使神經根與沾黏處分離,只需局部麻醉,相對於全身麻醉較無副作用,傷口僅有0.2公分,為最小侵入性手術。

任何侵入性治療皆可能存在某些副作用,包括治療中輕微的灼熱感或刺痛感、治療中及治療後頭痛的情形。陳孟超補充說明,硬脊膜沾黏分離手術時間較短,可降低患者對開刀的恐懼,疼痛舒緩程度可達5成至8成,幫助上述婦人緩解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另外,若有下背痛的症狀,應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提早接受治療,陳孟超提醒國人注意姿勢勿久坐及久站,若固定姿勢超過1小時,至少需休息5至10分鐘,平日更應養成運動的習慣,以遠離下背痛,迎向無痛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1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太魯閣號出軌事件已經過一個多月,在這段期間,社團法人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持續與公家及民間單位合作,提供受災民眾及救災人員心理健康上的協助。花蓮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陳麗美表示,感謝政府與民間單位在災難事件中,對諮商心理師的信賴,讓諮商心理師能提供必要的心理專業協助,也期待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距離「類封城」已在可見距離,新北市與宜蘭縣各有1起感染源不明新冠群聚事件,再加上今(12)日新增16例本土,創下疫情以來最高紀錄,然而國中會考就在5月15日(周六)與16日(周日)展開,現場將以考生風險等級劃分區域外,家長不得陪考,應考時全程佩戴口罩,考場開冷氣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陷入史上新冠疫情危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相對去年同期,不論口罩、酒精、隔離衣、呼吸器等物資,數量都充足也都能自產,民眾如果能自我防護妥當,能夠再次把威脅壓下去,但也呼籲疫苗接種非常重要,牛津AZ疫苗經由國際認證,能夠產生保護力疫情,希望能趕快施打疫苗。 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陷入新冠疫情重大危機,宜蘭縣與新北市出現2起不明感染源群聚,新確診案1217與案1220、案1221都不排除有擴散病毒可能性,根據指揮中心疫情警戒標準,單周有3件以上社區群聚,就應該提升至第3級防疫,換而言之,案1217、案1220、案1221非親密接觸者中有1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