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關於「中風」你我不知不可的四件事 - 附「中風」風險計算機

關於「中風」不知不可

談到中風,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可能的風險,並與醫生密切合作。當了解風險因素,注重健康就可以保護免受中風之苦。

 

關於「中風」你我不知不可的四件事 - 附「中風」風險計算機

關於「中風」不知不可的四件事

1) 年齡是最大的危險因素

2) 有些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3) 可以初步計算中風的風險值

4) 如果已經或是曾經中風,需要特別警惕


以下是關於中風應該知道的四件事,並可利用「中風」風險計算機了解風險值:

1) 年齡是最大的危險因素

中風的最大風險因素是年齡,一般而言高危險群是 55歲以上的男性和60歲以上的女性。

但即使你還是年輕,也不要掉以輕心。 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風,所以不要以為年齡還輕,就受到了保護。

 

2) 有些風險是可以控制的

有些中風的危險因素是無法控制的,如家族病史,如果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有中風或心臟發作的病史,那麼你也會是高危險群。

但一些風險因素是可以進行控制的,特別是願意與醫生密切合作,控制血壓、控制膽固醇、控制體重、戒菸、限制飲酒、吃的健康、經常運動鍛練、懂得放鬆心情。上述這些都是有效降低中風風險的方法。

 

3) 可以初步計算中風的風險值

了解中風的風險,可先利用「中風」風險計算機,這是根據年齡、血壓、吸煙習慣和病史來初步推估的。但是建議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定期體檢,一般體檢中皆有篩檢中風的各項危險因素。

「中風」風險計算機→前往測試…>>

 

4) 如果已經或是曾經中風,需要特別警惕

如果曾經中風或心臟病發作,再次中風的風險也很大,因為頸動脈輸送血液到大腦的血管變窄,心臟節律或心跳不規則。請和醫師討論,醫師很可能會建議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以減少再次中風的風險。

 

原文詳見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

 

相關推薦

圖/TVBS提供 氧氣存在於我們四周,人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但有些人卻讓身體處於「缺氧」狀態而不自知。當身體開始慢性缺氧,疾病也會跟著來!位居十大死因中的心肌梗塞、癌症等疾病都和缺氧有關!從姿勢不良到久坐辦公室吹冷氣,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缺氧。頭暈頭痛、打哈欠及打呼,這些日常中的小症狀就是身體缺氧的訊息...

閱讀詳情 »

▲2019世界自殺防治日暨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動開跑。(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人生過不去的坎,有些年齡層恐最看不開。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台北市107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49人,自殺死亡率較106年上升10.6%、自殺死亡人數增加32人,其中人數明顯增加的又有3大族群,包括「...

閱讀詳情 »

▲國衛院學術殿堂將化身科普樂園。(照/國衛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一向是台灣生物醫學的研發重鎮,但這個學術殿堂將首度脫去神秘外衣化身科普樂園,國衛院今(26)日表示,8月27日將首度舉辦「國家衛生研究院科普日」活動,向全民開放,透過輕鬆有趣的闖關遊戲,要讓民眾及學童可...

閱讀詳情 »

▲健康不健康,唯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掌握。(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認身強體壯,不做健檢,可能不知道慢性病早就已經上身!國健署今(26)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分析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發現,40歲以上國人自認沒病、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