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我對牛奶過敏”,“我對麩質過敏”……在能放心吃的東西本就越來越少的今天,關於“過敏”的種種傳言更讓人提心吊膽。這些傳言始於以往錯誤的醫學認識和大眾的曲解,盛於媒體和網絡的過分渲染,最終對人們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隨著研究的不斷進步,許多早前的醫學認識已經被證明是不正確的。”美國過敏、哮喘及免疫學學院(ACAAI)成員、過敏症專家大衛·斯圖克斯(David Stukus)指出:“很不幸,一些這樣的錯誤認識目前依然在互聯網上流傳。而在網上尋求衛生知識的網民高達72%。”

在ACAAI年會上,斯圖克斯博士簡要列舉了7大過敏謠言:

1.“我對人造染料過敏。”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過敏症與接觸人造染料之間存在相關關係。人造染料會否對兒童行為變化造成影響目前仍備受爭議。不過,染料的確可能導致慢性蕁麻疹和哮喘。

2.“我對雞蛋過敏,所以不能打疫苗。”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流感、黃熱病和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確實需要用雞胚來接種病毒。然而現在,即使是對對雞蛋過敏的人群來說,注射流感疫苗也同樣是安全的。而且接種流感疫苗能夠防止嚴重的疾病發生。

3.“家用血液測試能夠檢測你的所有過敏原。”

事實上,這些測試也許能夠判斷你對某些物質的敏感程度,但即使你對特定的致敏原比較敏感,比如對牛奶敏感,也不表示你就是對它們過敏。這種居家式的篩選測試其實並不可靠,經常讓使用者產生誤會、對診斷結果感到困惑甚至因此而進行毫不必要的挑食。

4.“在孩子一歲前都不要給他們餵高致敏性的食物。”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科學支持。對於大多數兒童而言,在4~6個月大之後就沒有必要規避高致敏性食物。新的研究證據表明,相對較早地引入高致敏性的食物可能提高兒童對這些食物的耐受性。

5.“我對貓狗過敏,但可以養低致敏性的品種。”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的確有一些貓狗品種會給過敏者帶來更嚴重的問題。然而很不巧,世界上並沒有真正低致敏性的貓狗。它們的過敏原存在於唾液、皮脂腺和肛門周邊腺體中,所以人們也並不是對貓或狗的毛過敏。

6.“我對貝類過敏,所以不能做碘成像。”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放射科和心臟科醫生經常會利用碘造影劑優化CT掃描效果。由於貝類富含碘,以前許多醫師會將造影反應與對貝類的過敏反應聯繫起來。然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對貝類過敏並不會影響碘造影反應。事實上,人們對貝類過敏也並不是因為碘。

7.“我不能吃麵包,我對過敏。”

關於過敏,你知道的都對嗎?專家破解七大過敏謠言

通常情況下,你只是對麩質不耐受。只有極少極少的個體會對真的麩質過敏。然而,很多人會在沒有醫學意見的情況下自己給自己打上“對麩質過敏”的標籤,並避免進食麩質。事實上,小麥等含麩質的食物更容易引起的症狀只是不耐受,而非基於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

讀者也許會關心,經由大眾媒體網站廣泛傳播的信息那麼多,怎麼才知道哪些應該相信,哪些不該相信呢?很簡單,在過敏的問題上,如果自己拿捏不准,就不要自己妄下定論,果斷去諮詢專業意見吧。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某些東西過敏,你應該去找一個經過認證的過敏症專家進行恰當地評估、檢查、診斷並進行治療。”斯圖克斯博士說:“誤診和不恰當的處理可能是危險的。”

相關推薦

圖片截自大渡以及水顏水色 春天菜多,尤其是野菜,他們都有很好的預防疾病功效,但食用前一定處理好才可以,以免起到反作用,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可要好好看看。 10種野菜預防疾病非常管用 (春季一定要把握住)   圖片截自今日頭條 1. 防胃癌:吃魚腥草 經研究證實,魚腥草對癌細胞分...

閱讀詳情 »

1、蜜汁含漱法:   可用10%的蜜汁含漱,能消淡、止痛、促進細胞再生。    2、蜂蜜療法: 將口腔洗漱乾淨,再用消毒棉簽將蜂蜜涂於潰瘍面上,涂擦後暫不要飲食。15分鐘左右,可把蜂蜜連口水一起嚥下,再繼續涂擦,一天可重複涂擦數遍。   3、木耳療法:&nb...

閱讀詳情 »

(圖文皆轉自今日頭條,下同) 常常一早趕著出門,沒時間上廁所嗎?肚子裡憋了一堆便便,排不出來嗎?小孩的羊屎便怎麽快速排出?在此分享一種簡單的按壓法,不用3分鐘就可以很自然的將便便排出,同時我也教了許多的同事,他們都說效果不錯,在認定此按壓法有用後;按壓時不要在室外,免得沒多久想上廁所很不方便。 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6歲的張老師原任教職,37歲起逐漸喪失聽力,後來惡化成為重度聽損 ,連使用助聽器都無法跟人溝通交談,只能提早退休,最近植入電子耳(人工耳括)後重拾笑顏,直言手術改變了她的生命。 成年聽力障礙是累積過程 電子耳是新選擇 收治個案的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指出,成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