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陳奕迅得了一種無法控制的毀滅性疾病,甚至無法見到太多人...這種病離大家都不遙遠,千萬要注意!

陳奕迅得了一種無法控制的毀滅性疾病,甚至無法見到太多人...這種病離大家都不遙遠,千萬要注意!

    說起抑鬱症,大家並不陌生,但與抑鬱症一字之隔的「躁鬱症」卻少有人知道,但其實它離我們並不遙遠。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有上千萬成年人受到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的困擾。它一方面是在文藝界流行的「天才病」,拜倫、梵高等文化巨人都與此症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毀滅性的病魔,其自殺率在各種精神疾病之中位居前列。

   2013年,香港著名男歌手陳奕迅剛舉辦完25場演唱會,在最後一場時,坦承自己患有躁鬱症。一直給外界樂觀形象的陳奕迅,其實都把心酸往肚裡吞,工作壓力大沒空檔休息,噪音狀態就會全身呈現不穩定狀態。身體亮起紅燈的他,連精神都出問題。阿在演唱會上透漏自己患有躁鬱症及社交焦慮:「我越來越怕見到很多人,這不是開玩笑,我有人群恐懼症,好奇怪,我有小小的躁鬱症。」還說會好好的生活著。

 

 

    躁鬱症

    並非只愛「天才」

    為何患上這種病的都是充滿才氣的人,難道真是「天妒英才」?秦文主任對此予以否定的回答:「事實上患躁鬱症的人群非常多,只是名人患病的知曉率比較高,讓人容易誤認為有才華的人才容易得這種病。」

    秦文主任介紹,以顯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的改變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疾病,一般指情感的高漲或是低落,伴有相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間歇期精神狀態基本正常,往往有復發傾向的一組疾病,稱之為躁鬱症。躁鬱症也叫雙向情感障礙,表現多種多樣,非常複雜。「雙相」指的是兩種狀態,一是躁狂或輕躁狂,二是抑鬱或輕度抑鬱。每種狀態的持續時間隨不同亞型、起病年齡、家庭環境、病變嚴重程度、治療的不同而差異巨大。

    「當出現情緒不佳、憂傷,主觀上覺得生活沒意義;興趣、精神喪失;自我評價低;少語少動這些症狀時多是抑鬱的表現。躁狂則表現為三高:情緒高漲、思維奔逸、動作增多。躁鬱症患者會在不同的階段處於不同的情緒中。」秦文主任說。

    躁鬱症對人影響巨大

    秦文主任稱,雙相情感障礙的嚴重性及對社會造成的負擔也不比精神分裂症小。這類患者的發病次數越多、病程越長,對注意力、記憶、執行計畫等認知功能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巨大,從而影響病人的社交功能。

    然而與上述問題相比,此病最危險之處還是自殺。「雙相情感障礙的自殺率在各種精神疾病之中排在頭幾位。」秦文主任說,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在抑鬱狀態下容易出現自我否定,悲觀厭世,輕者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逐漸萌髮長眠不醒或是突然死去的念頭,隨著症狀加重自殺念頭日趨強烈,千方百計試圖了結此生,故自殺的比例很高。

    問問自己:

    今天我快樂嗎?

    輕度的躁狂狀態,會讓人感到自己才思泉湧,靈感叢生,富有創造力,但實際上這些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導致的「自我感覺良好」,很少軀體症狀和主訴,因而造成對軀體疾病的疏忽,食慾,性慾一般是增強的,睡眠的需要減少。躁狂的臨床相對穩定,缺乏抑鬱症的晝夜節律,但是自知力往往在早期就喪失了。

    秦文主任建議,每晚睡前花少許時間來整理我們的情緒,對心理進行自我識別,每天睡前問一下自己「我今天過得愉快嗎?」,如果連續一週自己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就要引起重視,及時查找原因,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可以找朋友傾訴,或向心理醫生諮詢。」如果不良情緒已經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無法自我調整,應及時就診,綜合藥物及心理輔導進行治療,千萬不可「諱疾忌醫」。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您睡前習慣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嗎?小心無法幫助入眠,甚至破壞睡眠的情緒!根據「全國民眾睡眠研究調查」顯示,逾3成民眾睡前習慣用手機、平板電腦,醫師提醒,刺激的聲光會影響情緒,讓人更難入眠,建議睡前與家人聊天,可以增進睡眠品質。韓劇正夯,許多民眾抱著平板電腦、手機熬夜看偶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鼓勵民眾定期接受癌症篩檢服務,並配合「台北卡-二代健康卡」癌症篩檢點數換現金活動方案,民眾只要接受四大癌篩檢,便可兌換20-300點不等的悠遊卡加值金,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邀請民眾一起來健檢集點換現金!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抹查好健康〈子宮頸癌〉」、「笑口常篩〈口腔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98年調查資料顯示,基隆市成人體重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0.9%,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4個人是體重過重或是肥胖;有鑑於此,該市隨即積極推廣減重,在101年時,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即降為38.89%,且根據基隆市衛生局統計,去年基隆市民就共同減重達2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人飲食西化、偏愛油膩食物,以及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多餘的脂肪囤積肝臟,形成脂肪肝,久而久之肝臟容易發炎,嚴重甚至變成肝癌。專家指出,根據統計,國內每2人就有1人脂肪肝,建議改變飲食習慣,並增加運動量,可將脂肪肝消除。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肥胖是現代人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