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雷射越打越薄? 破解雷射5大迷思

雷射越打越薄? 破解雷射5大迷思

(醫美時尚01月號)

雷射美容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非手術美容法,醫生通過用適量的雷射照射,讓皮膚在短時間內變得細嫩、光滑。但因為對雷射美容不夠了解,甚至是誤解,不少人停下了變美的腳步。皮膚科醫師就來破解常見的五大雷射美容迷思。

Q1.雷射美容會使皮膚變薄嗎?

很多人認為雷射美容會損害皮膚,皮膚表面被破壞,就像牆被鑿掉一樣,越打越薄。其實,25歲以後我們的皮膚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及彈力蛋白流失,皮膚逐漸變薄。而雷射通過選擇性熱作用淡化色斑,去除擴張的小血管,修復光損傷皮膚,改善皮膚的外觀。同時,雷射的光熱作用能激活皮膚成纖維細胞,協同膠原蛋白的生成,使真皮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產生分子結構的變化,數量增加,重新排列,恢復皮膚的彈性,從而達到減輕皺紋,縮小毛孔的效果。所以,雷射美容不但不會使皮膚變薄,反而會使皮膚的厚度增加,並使之更加緊緻、彈性,向年輕化轉變。

Q2.雷射美容會使皮膚變敏感嗎?

很多人認為,雷射美容皮膚變薄,皮膚沒有「老皮」的保護,皮膚會變得敏感,不耐熱、不耐風,對化妝品敏感。雖然以時間內來說,雷射美容後確實會減少表皮的水分,或者角質層受到破壞;剝脫性治療的雷射會形成痂皮。但是所有的「損傷」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皆會癒合的,新癒合的皮膚具有完備的結構(包括角質層,角質層即使不做治療,也會有新舊的更替)功能,所以科學的雷射美容不會使皮膚變得敏感。

Q3.雷射美容會不會產生依賴性?

很多人認為,雷射美容雖然效果佳,但是一旦做了,就會產生依賴性(成癮),不做會反彈或者惡化。持這種觀點的是沒有認清衰老的規律和美的科學。人體皮膚的衰老是持續的,不會因為施作什麼療程而中止,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讓衰老的腳步放緩慢一些。

雷射美容就像打掃髒了的房間,治療一下會好一些,過一段時間還是會髒的,還是需要打掃的。要想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必然需要多次治療或者維持治療,這並不是我們對雷射產生依賴或者成癮了,而是歲月之輪的旋轉所要求的。

Q4.一次(療程)的雷射美容是不是可以讓我的問題徹底解決?

這樣問無非想得到兩個答案:1.具體治療幾次,2.治好後是否能夠永久維持?人體是複雜的,每個人對某種刺激的反應及其程度是有差異的,相同的問題,有些人三次獲得很好的效果,有些人七八次未必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時很多疾病就註定了其必然復發性,現在的治療僅僅是改善,比如雀斑是遺傳性疾病,治療後只能維持一段時間,其後總是有一定程度的復發。也就說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是不科學的。

Q5.雷射美容術後要防曬,我不做治療了是不是可以不防曬?

雷射美容後是對防曬有明確要求的,一般治療後3個月內注意防曬,以免色素沉澱。但是,需要指出的防曬並不是雷射美容後才要注意的。研究顯示,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引起皮膚光老化(色斑、紅血絲、細小皺紋)的主要兇手,從預防光損傷、保護皮膚的角度出發,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注意防曬,並且根據不同的環境選擇不同的防曬霜,因此,防曬絕對是必須的。

醫師小檔案

雷射越打越薄? 破解雷射5大迷思

劉懿珊醫師

經歷: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高雄榮民總醫院美容整形中心主治醫師︱國防大學/義守大學臨床講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台灣研究皮膚科醫學會會員︱世界皮膚科醫學會會員︱兩岸皮膚醫學暨醫學美容交流學會會員

專長:臨床皮膚學︱皮膚病理學︱光電雷射醫學︱微整型︱美容醫學︱功能醫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從2020年至今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直到今年中旬的疫苗問世,才終於看到隧道盡頭的微光。疫苗是目前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歐美國家已核准BNT疫苗施打青少年(12至18歲),該國國高中生也已完成第1劑BNT疫苗的接種。台北市教育局今(16)日宣布市內12至17...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49歲洪女士多年來飽受下背痛合併右下肢麻痛所苦,被迫躺床足不出戶,四處治療及復健並無改善,經親友介紹至骨科檢查發現是第4、5腰椎脊椎滑脫合併脊椎神經壓迫所致,經詳細討論與解說後,透過電腦導航系統合併前側位脊椎減壓骨融合手術治療,隔天即能穿著背架下床活動。 脊椎脫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16)日新增1例本土病例與11例境外移入,令全台關注的本土病例,案號為「16882」,為80多歲女性。 當事人已接受兩劑AZ疫苗,Ct值為39.9,血清N蛋白陽姓,目前研判為舊案。雖當事人有發燒、腹痛症狀,然這與肺炎無關,當事人體內病毒量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某日有位6歲陳小妹妹某日晚上開始發燒,體溫約在37.5°C至38.5°C,雖然不高卻一直沒退。隔日家長求診,發現臉部與頸部呈現泛紅,同時有地圖舌及下肢輕微水腫。醫師安排流感快篩,結果為陰性,建議症狀治療並回家密切觀察。第3天上午持續發燒並發現手掌開始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