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部有硬塊 小心腫瘤在作祟

頸部有硬塊 小心腫瘤在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頸部有硬塊,有可能是腫瘤在作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表示,菸、酒,以及檳榔都是容易引起頸部產生腫塊的因子,若是輕忽腫起的淋巴結,可能患了淋巴癌還不知。

李奕輝醫師表示,頸部腫塊可分為先天性、炎症性,以及腫瘤性三種。16歲以前的小孩若是有腫塊可能是先天性遺傳,若腫塊摸起來有彈性,並伴隨感冒現象,可能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發炎。而年紀大,又有抽菸及喝酒習慣的人,其腫塊摸起來像石頭一樣硬,且越來越大時,可能是惡性腫瘤,不得輕忽。

頸部有腫塊有時只是淋巴腺發炎而已,但有時卻是由其它地方轉移而來的腫癌。根據統計,在成人增大的淋巴結中,有八成淋巴結是轉移而來並且為惡性的。在所有轉移的惡性淋巴結中,多半是從頭頸部惡性腫瘤轉移而來。

醫師提醒,淋巴結若突然腫起來,並伴隨盜汗或是發燒,應考慮是否罹患淋巴癌;若是腫塊的位置在頸部前面的地方,可能是甲狀腺腫瘤;腫塊的位置在若是在鎖骨上,恐是肺部及消化道出現問題。

由於腫瘤可能從頭部轉移至其他部位而形成肺、支氣管、胃腸道、乳房,甚至泌尿道等問題。李奕輝醫師說,若是發現頸部有硬塊,一定要趕緊就醫治療,提早發現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47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本土死亡再添一案!今(2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案2683在5月15日出現虛弱無力與倦怠,雖匡列須採檢但個案失聯,17日家屬前往探視已無生命跡象死亡,當下採檢今日確診;另外,指揮中心證實,新冠院內群聚再增2院,包含和平醫院與三總松山分院,累計已有5起院內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告,新增本土案例286例,境外移入9例,同時新增一名死亡個案,為萬華獨居70多歲婦人,被匡列但失聯,家屬探視才發現已陳屍家中。截至今日有5間醫院發生院內感染,包含新北市亞東醫院、高雄仁惠醫院、北部某洗腎中心、和平醫院及三總醫院松山院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許多產科診所貼著臍帶血海報,或放置相關資料,加上眾多相關廣告,讓不少家長覺得沒有幫寶寶儲存臍帶血,就好像對不起孩子,不過,婦科教授李茂盛指出,目前約有近20萬名新生兒儲存臍帶血,但實際解凍、用來救命的個案少之又少,不到千分之1,除非家裡經濟狀況不錯,否則不太建議買這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國新冠肺炎第3級警戒,所有公共場所都已採取實聯制,中央流行型疫情指揮中心結合民間團隊,在疾管署LINE「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掃描QR Code,所在時間與地點將會存在5大電信;另外,傳出記者因工作採訪感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提醒,減少進入篩檢區,減少採訪可能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