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

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雖然,暑假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有許多夏天好發的疾病仍然不可輕忽,像是學童開學後,常常因為群聚接觸的機會增加,而提高了病體交互感染的風險,尤其是夏季好發於兒童的腸病毒。

根據門諾醫院的資料顯示,今年截止至今0~15歲的兒童,約有十位病童因為病毒感染而住院,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每年的六到十月的夏季,為腸病毒的好發季節,所以,提醒家長與小朋友都不容忽視。

除了手足會出現水泡外 口部也會出現病毒徵象

門諾醫院黃小燕護理長表示,這季來到病房住院的小朋友,似乎不像典型的手口足症狀那般顯著,但就算手足部分沒有出現明顯的水泡,口部仍有明顯腸病毒的徵象,這也是家長們容易輕忽的地方,而腸病毒預防的方法,目前仍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同時也應避免接觸其他病童,這些都是最直接的措施。

腸病毒好發每年夏、秋季 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

腸病毒好發於每年的夏季跟初秋,傳染途徑為接觸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且多發生於10歲以下之小朋友,潛伏期約3~5天,大部份幾天後便會自然痊癒。此外,腸病毒的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7~10天。

少數個案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胞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唯有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才能減少被傳染的機會。

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可減少9成兒童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若可以透過肥皂以及適當的洗手方法,來養成洗手的習慣,其實可以減少約53%兒童罹患上肚瀉、腸病毒等病症達。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世界上約有1800萬兒童死亡,而當中90%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若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洗手的良好習慣,至少可以拯救達一半的兒童。

對此,門諾醫院護理師表示,洗手的正確方式應為「濕、搓、沖、捧、擦」五字訣,且應在5個時機前一定要洗手,以避免受到病毒感染,罹患腸病毒:

1)吃東西前/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藉由手將病菌帶入口中,因此,不論是使用餐具或用餐前,都要洗手。

2)照顧小孩前/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受到病菌感染而生病,因此大人或孩童返家後應先更衣洗手,而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也應先洗手。

3)看(探)病前後/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而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4)如廁後/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5)擤鼻涕後/當手接觸到口鼻分泌物,特別是有呼吸道症狀時,口鼻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所以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

洗手乾溼之分 可依情況而定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民眾,就是洗手有分濕洗手(用肥皂和水)及乾洗手(含酒精成分殺菌液的洗手液),若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是手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沾到、照顧及患有腸病毒或諾羅病毒的親人朋友等,必須要使用濕洗手,整個濕洗手的過程大約需要40~60秒;其他情況,乾洗手或溼洗手一樣好,若是您使用的是含有酒精成份的溶液進行乾洗手,則要搓揉20~30秒直到完全揮發為止即可。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藉由指甲彩繪可打造色彩鮮豔、閃亮動人的造型。人體指甲跟牙齒和骨頭一樣堅硬,是唯一曝露在人體外保護肌膚的組織,每天接受外在環境的刺激,進行彩繪時,小心使用添加太多色素或溶劑的指甲油受損。坊間盛行各式水晶指甲、凝膠指甲、黏貼甲片等造型彩繪,但追求美感的同時,是否忽略選購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每年端午節前後,總少不了人手一顆應景的粽子,但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當心,吃太多粽子,恐怕導致血糖飆高。一名62歲的曾姓糖尿病患者,平時血糖約維持在150 mg/dl左右,不料當天一量卻飆300 mg/dl,原來是一餐吃了2顆粽子。 一餐吃2顆粽子 恐使血糖不穩 豐原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常常牙齦出血、瘀青、紫斑,可能是血小板低下甚至血癌引起!一名70歲楊阿嬤因為牙齦出血看牙科,牙醫師發現可能有血小板低下問題,會診血液科醫師後,發現血小板只有2千多。楊阿嬤看診時有全身紫斑、異常出血問題,經過網狀血小板檢查,發現網狀血小板數值高達25%,只要大於10...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早上烈日加上午後大雨,週遭空氣悶熱又潮濕。六月芒種後,天氣持續升溫,濕氣越來越重。時下男女老少容易出現多種症狀,如晨起倦怠、頭易昏沉、皮肉鬆軟或四肢重墜感及關節酸痛等;程度明顯一點,就會有腸胃症狀發生,如腹悶氣脹、食慾差伴有反胃、排便稀軟或黏膩等。長久下來,身體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