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握桿時的力道猶如握住一隻小鳥不讓其受傷,也不讓其飛走。上桿頂點,右手肘必需呈端盤狀。擊中球時,身體重心50~55%要落在右腳的內側。諸如上列的揮桿意識皆稱為揮桿意念(swing idea)。
我們知道一個揮桿動作是由瞄球(Address)→上桿(Back swing)→曲腕(Cock)→上桿頂點(Top point)→下桿(Down swing)→擊球(Impact)→送桿(Follow through)→收杆(Finish)等8個環節串聯而成。每個環節都有許多意念來構築;再加上推桿的意念,短切球的意念,打沙坑球的意念,避免右曲球的意念,下坡球的意念.......等不勝枚舉。仔細一算揮桿意念(swing idea)肯定超過千個,而較重要的揮桿意念也起碼有200多個。揮桿意念非常重要。看到這裡想必有人會說,一個揮桿動作從頭到尾的時間不過1.5秒左右,那裡有餘暇去兼顧200多個意念,實在太難了,乾脆不要學算了。殊不知當我們將正確的意念融入揮桿動作中,再將此揮桿動作練成自己的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後,就不需要意念而做出揮桿動作,能做到心如止水、無意念的揮桿擊球才是高爾夫的最高境界。而一般業餘球員還是需要揮桿意念來幫助揮桿,但是每次揮桿只能心中存有一項揮桿意念即可。每次揮桿的意念過多會時造肌肉僵硬、無法專心及猶豫揮桿。揮桿意念(swing idea)源自1.外界或自我摸索感受而來的意識。2.看書、影片或教練所教的認知作用而來的意識。此兩種意念來源對高爾夫的進步速度有很大的差異。自我摸索的人常常斷章取義,練錯了方向而不自覺,走了冤枉路不說,如因此造成運動傷害才真是劃不來。到頭來有些人放棄高爾夫;有些人從此認為打高爾夫嘛,達到運動效果就可以,不必太認真;有積極決心的人就從頭學習,非學好不可。但是改動作常常比學動作辛苦許多,有道是白布染黑快,黑布染白─很慢。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