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桿時我們通常會遇到什麼問題?是握桿方式不對還是力度不夠還是緊張,下面我們我們一起來看看握桿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握桿的方法
多數的人有時會有將握把握得太緊的傾向,尤其是緊張,沒把握或感到不自在的時候。當握得太緊時,表示您身體是處於緊張的狀況,揮桿就不順,是很難打出好球的。而事實上很多不良的擊球,都跟您的握法有關聯,多花心思在您的握把,握法及施在握把上的壓力。養成良好的習慣,您或許會發現您打出去的好球增多了,桿數也降低了。
握桿是你接觸球桿的唯一方法。因此握桿的質量不僅影響揮桿時對於桿頭的控制能力,同時也決定所擊出球的好壞。錯誤的握桿會導致揮桿時為了在桿面接觸球時保持方正(Square)的角度,而必須做許多調整動作以修正與補償錯誤握桿所造成的誤差。
一.握桿的方式一般可分為:
1. 重迭握桿法(Overlapping Grip):1900年左右,亨利、巴頓先生所發明的一種握桿姿勢,將右手的小指重迭在左手食指與中指之間的握法,這種握桿姿勢流傳至今,已是職業球員與全世界90﹪球友的握桿姿勢。
2. 交叉握桿法(Interlock Grip):將右手的小指與左手的食指扣在一起,這種握桿法適合手指較短的球友,一般適用於女性球友。
3. 自然式握桿法(Natural Grip):自然式握桿又稱為棒球式握法(Baseball Grip),握桿的姿勢就像握住棒球棒一樣,左右兩手分開握住球桿,一般適合運動神經特別敏感,但是手腕較無力的球友。
二.方正握桿(Square grip)法:
採用強式握桿(Strong grip)或弱式握桿(Weak grip),不會比中性握桿為佳。雖然強式握桿可以矯正右曲球,因為強式握桿使得右手在擊球點(impact)時可以很快的翻轉與左手成交叉狀態將桿面關閉(close)。相反的,弱式握桿則使桿面不易關閉,因此可以矯正左曲球。但是採用這些握桿方式很容易造成過度修正,結果往往使你擊出的球總是飛向球道兩側的曲線球。解決這種困擾的方法就是採用方正握桿(Square grip)。而是依圖握桿方式露出左手的食指和中指與手掌連接處的兩個關節。相較於在弱式握桿時只能看到一個半的指關節,強式握桿時則可看到兩個半的指關節。
以重迭式握桿法來說,方正握桿(Square grip)則是左手姆指與食指虎口所形成之V字型與右手姆指與食指虎口所形成之V字型都指向右耳的方向。握桿方法既非強式亦非弱式握桿,可以從上方能看到左手的兩個指關節為原則(即左手食指和中指與手掌連接處之指關節)。
方正握桿(Square grip)使得雙手在擊球點同步打直(release),用力擊球。雙手愈密切連接在一起,就愈能二合為一,同步動作。因而增加擊球的準確性與穩定性。方正握桿比其它握桿方式更能將雙手融合為一,把雙手力量平均分配,使擊出的球又直又遠。
三.握桿動作的順序:
1. 先以右手輕鬆將球桿垂直豎起,然後將桿頭底部平貼地面
2. 用左手的尾三根手指輕鬆的握住球桿。
3. 再將左手拇指,舒適的置放在球桿握把中心線的上方。
4. 接著將右手中指與無名指,輕柔地勾住球桿。
5. 將右手小指插入左手食指與無名指間。
6. 再把右手拇指,環繞至球桿中央偏左側。
7. 感覺右手拇指、食指合在一起的虎口對中心線。
四.握桿的力道:
握桿的力道輕重往往是被球手們所忽略之處,幾乎所有的球友都死命的緊握。究竟多少力道才是正確的,其實是因人而異。山姆史尼德(Sam Snead)說正確的握桿力道就彷彿是用雙手握住一隻小鳥一般,太重則小鳥會窒息,太輕則小鳥會從手中飛走。約翰達利(Jon Daly)則認為握桿應該像用雙手抓著一條麵包一樣,太重會把麵包捏扁,太輕則麵包會掉在地上。
無論如何形容適當的握桿力道,總之握桿的原則就是不能握得太緊,否則兩隻手掌及手臂緊繃,使你揮桿時喪失感覺。同時也會使你在擊球點時很難將打曲的手腕很自然的放鬆伸直。另一方面,握桿太鬆則會使你在上桿時無法控制桿頭。因而使你無法在擊球點時將桿面轉為正對目標的方正角度(Square)。如果能在每一次揮桿時,從上桿、下桿到收杆都保持相同的握桿力道,你會發現很容易保持揮桿的節奏。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