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高糖陷阱!五大「藏糖」食品 優酪乳、果汁上榜

高糖陷阱!五大「藏糖」食品 優酪乳 果汁上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為了所有喝的、吃的,口感都能順口容易下肚,藉以刺激買氣,事實上,今日的人們,幾乎天天與「糖」共伍,即使有意避開,仍會暗中中招,舉例而言,像是不少民眾所寄望瘦身的纖體飲,或是促進身體健康,榮獲國家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的優酪乳,加入糖分更是無可避免,造就所有糖分大軍,彷彿撒下天羅地網,所有台灣人,全都插翅難飛! 

蒐集各種糖與身體疾病的研究報告,精緻糖與各種病症息息相關,包括,失智症、脂肪肝、糖尿病、皮膚老化,都與之牽扯在一塊;為了幫助民眾順利戒糖,以下一一見招拆招,將最容易遭忽略的糖毒陷阱,全都清楚破解:

偏酸、冰涼食物 都可能潛藏高糖

1)麵包/看似健康、無負擔又能增加飽足感的麵包,實際上不僅沒有膳食纖維、蛋白質,還會造成血糖不穩、擾亂體內胰島素,且普遍民眾在食用麵包時,都會搭配一杯含糖飲料,如此一來,糖攝取量就會高到破表,甚至熱量還比一碗飯多。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李宜芳營養師指出,特別像是紅豆麵包、芋頭泥麵包、丹麥麵包、奶酥麵包等,只要有含餡料、外觀分層的,都會添加很多油脂及糖,所以,提醒民眾在選擇麵包時,除了要挑成份單純的外,若喜歡含有餡料的話,建議選擇健康的食材(如桂圓、五穀雜糧、綜合堅果)。

2)現榨果汁、百分百綜合果汁/果汁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雖然是最天然且有益身體的最佳飲品,不僅可補充纖維質、維他命等,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似乎還有望取代水果,作為每日攝取營養的來源,但卻也在無形中喝下熱量、糖份。

因為水果在榨汁的過程中,接觸到的面積大,容易產生氧化反應,進而破壞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等成分,使得民眾從中攝取到的營養素少之又少,此外,若又選擇喝到超商所販售的百分百綜合果汁,因水果有所謂的產季,在每個季節、產地所出產的水果,它的甜度、顏色等皆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廠商為了讓產品的品質維持固定,就會添加糖分、色料等,所以換句話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百分之百純天然果汁。

3)低脂飲品/不管是牛奶、優酪乳等,只要標榜著低脂可能都含有許多糖分,因為只要去脂後,口感都會變的乾澀、不好喝,但業者為了讓民眾能接受,都會藉由添加糖來增添風味,雖然低脂給人的印象是健康,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標榜低脂的東西,就代表比較好可以多吃。

4)膠原蛋白飲/近年來,愛美風氣盛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會注重起自己的外觀,也因此,業者紛紛推出膠原蛋白飲,宣稱只要飲用就能讓皮膚彈潤光滑,但當瓶身轉過頭後,仔細看看這些成分表,不難發現除了小分子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胜肽外,還有其他額外的添加物,包括濃縮果汁、高果糖糖漿、檸檬酸、香料等,那就表示在喝下這瓶飲品的同時,也攝取到了很多的添加物。

除此之外,像是人參飲、四物飲等由中藥製成的產品,業者往往也會為了增加順性,而添加糖分,一旦長期飲用下來,就會在身體內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糖,進而引發各種問題上身,所以,不管是哪種飲品,最好的攝取方式就是看到原樣,或自己去藥坊自抓藥材自煮為佳。

5)纖體飲/舉例來說,像是宣稱可清除老廢物的奇亞籽,雖然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但同樣的,在瓶身後的成分表中,也是看到了許多額外的添加物,如檸檬酸,為了使糖酸比達到一定的比例,才能符合「好喝」的口感。

食品添加物太多 應避免食用

李宜芳營養師提醒民眾,在購買任何食品時,都應仔細看看背後的營養標示了解來源,如果含有太多濃縮果汁、香料、添加劑(如甜味劑、人工甘味劑、代糖)等時,最好就要避免食用,以避免攝取過多的添加物,對體內造成累積性的危害。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癌症末期的患者,經常因細胞轉移產生嚴重疼痛,往往皆需仰賴嗎啡等鴉片類藥物來減輕疼痛,只是,患者長期使用下來會產生藥物耐受性,此時就需要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  然而,高劑量的鴉片類藥物,除了增加肝腎的代謝負擔外,也會造成用藥風險與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路跑,在近期已成為全台灣瘋迷的運動之一,究其原因,無非是個大企業所掀起的「路跑行銷」,也讓台灣每年所舉辦的路跑競賽,一舉突破五百場以上,然而,在一陣揮汗如雨,氣喘吁吁,終於抵達終點後,需不需要吃東西呢?  其實,這樣的疑問一直盤旋於許多減重族群的心上,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指出,45歲以上成人,逾二成有肥胖的風險,超過一半以上同時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危機,且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之相對危險性高達3倍以上,而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高血壓也有2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別一時發懶,當心造成姿勢不當,肩旋轉肌腱撕裂上身。醫師指出,許多人常有的壞習慣,就是開車、用電腦時懶得轉身,硬伸手往後拿東西,常會造成肌腱傷害。曾有一名52歲的李先生,興趣是打桌球,尤其是殺球時,特別有成就感。最近他感覺右肩隱隱作痛,甚至晚上痛到難以入眠;經診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