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24歲年輕媽媽子宮頸癌去世,居然是為了這種原因.....實在是太傻了!!女人們真的要小心阿,男人們也為了身邊的女人轉吧!

24歲年輕媽媽子宮頸癌去世,居然是為了這種原因.....實在是太傻了!!女人們真的要小心阿,男人們也為了身邊的女人轉吧!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24歲的年輕母親日前因患宮頸癌去世,此前她因未達到25歲的法定年齡而被拒絕做宮頸塗片檢查。

 

24歲的雷切爾·薩特金森與疾病抗爭了一年多。由於英國宮頸塗片檢查的法定年齡是25歲,她此前未能接受檢查。等到她最終接受檢查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去年夏天,薩特金森接受子宮切開術以及為期4週的放射治療,醫生認為她已脫離危險。然而今年4月,薩特金森被告知癌症復發,而且她的身體過於虛弱無法接受化療。6月30日,她再度住院並於8月12日離世。

 

宮頸癌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依資料顯示,性生活紊亂(多個性伴),過早性生活,密產、多產,患有其他STD(性傳播疾病)者,正在接受免疫抑製劑治療者,吸煙、吸毒者,有宮頸病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等家族史者是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HPV檢測可提高宮頸癌早期檢出率

HPV經性接觸傳播,女性即使只有一位性伴侶,或即使多年沒有性生活,也有可能被感染。大部分HPV感染都沒有症狀,能被人體自然免疫系統清除。然而,當出現症狀時,通常癌症已經進入較晚期階段,治療困難,因此,早期檢測很有必要。

24歲年輕媽媽子宮頸癌去世,居然是為了這種原因.....實在是太傻了!!女人們真的要小心阿,男人們也為了身邊的女人轉吧!
從宮頸癌前病變發展到宮頸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HPV可在體內潛伏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且沒有任何症狀。因此,把HPV檢測作為常規篩查的一部分很重要,通過早期檢測提高早期檢出率,宮頸癌前病變的治愈率高達98%,最終可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在30歲以後開始進行HPV檢查,如檢查結果為陰性,說明沒有被HPV感染,且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患子宮頸癌的危險;如檢查結果為陽性,那也不一定表明患了宮頸癌,可配合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只有持續性感染才有可能最終發展成為宮頸癌。

 

宮頸癌的三級預防機制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增強抵抗力,避免癌症的發生。性生活應注意衛生;提倡晚婚、少育;防止流產、早產;嚴防由於宮頸裂傷、陰道工會陰裂傷等造成的宮頸陳舊裂傷。對於有宮頸炎症,宮頸息肉等宮頸炎性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時就醫。

 

▲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是指早期發現癌症並積極治療,高危人群要做到定期檢查。宮頸刮片檢查是目前廣泛檢查子宮頸癌的一種簡便有效的診斷方法,準確率高達90%以上,使得宮頸癌在病變前得以及早發現。性生活年齡較早者,有多個性伴侶者、多孕多產者,口服避孕藥者都是屬於宮頸癌的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1~2次的普查,做到早病早治。

 

▲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是指防止病情惡化,科學治癌,提高生活質量,這是屬於康復性預防。在此階段,選擇科學的治癌方式。

via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端疫苗在36歲以上成人的預約熱度不高,昨下午4點臨時加開20歲以上通通可來預約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公布最新數字,已經有16萬名年輕人上網預約,目前已完成預約人數總數達58萬人,第六輪備妥的61萬劑高端疫苗還剩3萬人名額左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32歲的龔先生常年受脹氣所苦,雖注重飲食選擇,也儘量以清淡為原則,但每每用餐完1、2小時,就會嚴重脹氣,甚至需要催吐。雖然固定服用益生菌,並嘗試在飲食中找出誘發不適的物質,卻成效不彰。不只是脹氣,還有嚴重的便秘,讓龔先生的日常生活嚴重受到影響。  腸胃問題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鴻海、台積電以及慈濟等民間企業及團體購買捐贈政府的BNT疫苗何時到貨?傳出第一批疫苗有希望能在中秋節前運抵台灣,數量約在160萬到200萬劑之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面對媒體頻頻追問之下回應「我不否認」、「情形是樂觀的」。 國內疫苗短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消息,國內本土疫情來到新低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而本土僅1例也是這一波疫情自5月中旬大爆發以來的最低點。 針對外界關注台電大樓爆發群聚,中央流行疫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