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3公分瘜肉塞腸道 15歲男童長期貧血長不高

3公分瘜肉塞腸道 15歲男童長期貧血長不高
12歲的張小弟五年前開始有貧血的情況,容易頭暈、個子比一般同齡孩童瘦小,還曾經排便出血,父母陪同到幾家醫院作血液檢驗、痔瘡檢查,卻始終找不到病因。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張小弟罹患的是「幼年型瘜肉」(Juvenile polyp),大腸內有一個直徑三公分的瘜肉,經內視鏡手術切除後已康復。

張小弟在五年前因為感冒,就醫抽血檢查時發現血紅素不足,有貧血的情形,男性血紅素正常值為13~17g/dl,該病患只有9g/dl,皮膚、手掌、眼瞼的顏色較蒼白,容易頭暈、疲倦。曾經到幾家醫院求診,做過多次血紅素檢測,始終查不出原因,貧血情況也越來越嚴重,血紅素從9g/dl一路降到6g/dl;此外,排便曾經出現鮮血,父母初步以為是痔瘡,但經過就醫驗糞便後發現,有潛血反應但卻不是痔瘡。

最後到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尋求診治,經會診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替其做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張小弟罹患了「幼年型瘜肉」,升結腸有一個直徑三公分的瘜肉,經手術切除後,張小弟的血紅素逐漸升高到11g/dl以上,不再出現頭暈、血便的情況。術後病理檢驗報告出爐,證實為良性組織,屬於「缺陷瘤」。

陳建華表示,大腸瘜肉患者在排便時容易摩擦瘜肉,少量出血包覆在糞便裡不易被察覺,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長期出血就導致貧血,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減少且血紅素含量降低,血液攜氧量不足,長期貧血輕則頭暈、易喘、嗜睡,嚴重時造成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

大腸瘜肉患者大多是成年人,主要是與體質、多肉少蔬果的飲食習慣有關,若瘜肉大於兩公分就有癌病變的可能性;青少年罹患大腸瘜肉較為少見,臨床上統計約為1%。

青少年罹患大腸瘜肉有85%是缺陷瘤,10%是腺瘤,另3%屬於增值性良性組織,大部分切除後不會再復發,若息肉不只一個,甚至超過10個,就必須定期追蹤。大部分屬於先天的良性組織,切除後不會再復發。陳建華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長期貧血或排便異常的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影響生長發育。



相關推薦

台灣每年有2000人死於口腔癌,人數逐年上升90%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檳榔嚼食成癮可能使你我身旁親友,遭遇無情的傷害。 為保護您的家人,請提醒他們檳榔可能造成的傷害,並請定期到牙科診所篩檢,早期治療可提高口腔癌治癒率。口腔癌防治:請按此...

閱讀詳情 »

「死不是生的對立,它包含在生命之中。」~村上春樹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善終,正是最積極的生存態度 對於生老病死,你的態度是什麼?為了多活一天,你願意承受多大的痛苦?生命最終的道別,怎麼做才能讓彼此無憾? 一本令人省思再三的生死指導書,讓陪伴700名病患在家安詳走向生命彼岸的醫師,告訴你「平穩善...

閱讀詳情 »

善終,是最大的福氣;歹終,是最艱困的災難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   一、「死亡的品質」甚至比「生活的品質」更重要: 新加坡連氏基金會(Lien Foundation)於2010年時,調查全世界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台灣排名14,是亞洲的第一名。其主要的調查...

閱讀詳情 »

新竹一對愛心捐血鄭姓夫婦,每隔2個星期總是能看見他們攜手至新竹捐血中心報到的身影。過程中兩人談笑風生,就像年輕情侶約會般,羨煞旁人,捐血室成為他們最浪漫的約會地點。談起兩人捐血背後的淵源,卻有著動人的故事,也牽起夫妻倆與捐血的緣分。 38年前鄭太太發生嚴重車禍大量出血,讓鄭先生興起捐血救人的念頭。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