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D列印護腕 改善關節炎患者生活品質 | 健康達人網

3D列印護腕 改善關節炎患者生活品質 健康達人網

如果你曾經因某些原因必須將夾板或護腕套在身上,如骨折或關節炎治療,那你就會知道這種醫療用器材不僅穿戴不舒服,還很笨重,外型也不好看,但隨著 3D 列印在醫療領域應用上不斷擴大,以上的情況將有所轉變。

英國羅浮堡大學(University of Loughborough)開發一款專屬的程式,能幫助沒有任何繪圖背景的醫師,設計並列印出超薄夾板,外型輕薄,具有時尚感,材質透氣,改善以往為人詬病的缺點,主要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這款夾板是先以不同材質列印出各部元件,再進行組合,非一體成型的製造方式讓夾板更輕巧,價格更便宜,選擇性也變多。目前這套軟體仍在研發階段,還需要 18 個月的時間改良,同時研究人員也正評估它的效益,希望能將使用的範圍擴大。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累及手和足的關節。其特點是對稱性關節炎,導致關節疼痛、腫脹,最終造成關節內的毀損。除了以藥物治療外,還可以藉由運動及物理治療法,減輕疼痛及訓練肌肉力量以分擔關節負荷,必要時可做關節夾板(Splint),以減少發炎關節不必要的活動,確保充分的休息。

3D 列印已成為醫學上不可或缺的技術,之前《健康達人網》有報導英國一位 29歲男性因 3D 列印的幫助,重建因車禍受傷的臉孔;除此之外,3D 列印也可做為醫學教育的好幫手,前不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推出的 3D 列印交換(3D Print Exchange)服務,民眾可自行下載、分享與編輯各種醫學相關的檔案。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照/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沒有其他外傷,但雙手就是不聽使喚,無法動彈!62歲的宋先生,工作途中與人發生車禍,當下在車內的他只覺得頸椎劇痛,雙手瞬間失去知覺,多虧急救醫師妙手進行微創手術,將如同竹子斷成兩截的頸椎,一一清除壓迫再復位,一天之內經歷雙手從不能動又能重...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首波「口罩實名制 2.0」網路預購截止,人人有份,你收到繳費通知了嗎?健保署今(19)日表示,首波網路預購昨晚間8點截止登記,統計共有117萬人成功預約,今天上午將陸續收到由中華電信公司寄發的電子郵件通知,告知參與預購民眾在3月21日晚上8點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今(19)日起放寬兒童實名制口罩購買年齡至16歲,背後最大原因,健保署透露,就是兒童口罩庫存量過高「賣不完」,全國6000多家健保特約藥局幾乎每一家都有剩,目前兒童口罩庫存量多達730萬片,遠高於成人口罩,官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